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美竞争:不稳定世界的稳定趋势

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1-01-14 15:14:27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项目主任伊万·季莫费耶夫1月10日发表题为《2020:不稳定世界的稳定趋势》的文章称,新冠疫情让人产生高度的不稳定感。但是,国际安全领域的主要趋势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对疫情在解决政治矛盾中起到弥合作用的希望基本落空。

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就是这种趋势之一。2020年,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关系几乎雪崩般恶化。美国对中国发动了积极进攻。前几年已酝酿成熟的宗旨得到了实践。

美方确定六类目标

华盛顿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延缓中国的技术进步,阻挠军民部门之间的联系,把中国挡在新一代高科技产品市场之外。

2.阻止与中国经济组织相关的优势得以实现,这些优势当中包括国家对战略性产业的积极支持。

3.通过加大反工业间谍活动、控制知识产权、限制投资、禁止中国科学家在美国工作等手段,使高科技从美国流向中国的难度增大。

4.对中国施加意识形态压力,包括批评人权和民主状况。反对把香港纳入中国的法律和管理框架,批评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等。

5.对中国实施军事围堵并化解其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能力。

6.建立灵活的反华联盟。在反华基础上调整与欧洲和亚洲盟友的关系,吸引新的盟友。

疫情加剧美国攻势

新冠疫情只是加剧美国政府的攻势。按美国的表述,中国是大流行的罪魁祸首。这种思路贯穿在国会、总统以及各州政府的言论中,更不用说众多媒体了。

攻击中国可以被视为即将卸任的特朗普总统外交政策的支柱之一。其实,遏制中国的政策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前就已经形成。刺激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关键问题之前就已公开或潜在地存在。这包括对中国成长的恐惧,对改革的失望,以及对北京外交政策的不满。因此,特朗普离开白宫未必会改变基本方针。拜登的政策可能在言辞上会更加克制,对显示力量会更加谨慎,但会在需要的时候积极运用强力。针对北京的一个个外交步骤将准备得更加连贯。会更加在意美国企业的利益。对美企来说,与中国急剧脱钩注定将遭受重大损失。

中国显然已意识到,美国的进攻是认真的,也是长久的。中国未必有扩张和修正主义的想法,这是美国给其贴上的标签。中国没有向海外推广“共产主义思想”。中国没有输出“威权主义”。中国“一带一路”这类的经济项目追求的首先是商业目标。中国在自由的世界秩序和全球化进程中感到很自在。这使中国得以成功发展,并同时在国内外政策上保持自由。在华盛顿眼中,这种情况让人无法接受。要么转入民主和市场的轨道,并在外交政策上收敛雄心,要么就不能享受自由秩序的好处。问题在于,中国这个玩家体量太大。对其的挤压和孤立只会使其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同盟以及对全球或至少地区秩序的另类看法。从策略上讲,美国完全可以迫使中国“跑得更慢”。但在战略层面,美国则可能会面临这样一种风险,即失去通过美式全球化模式影响中国的能力,并在未来“收获”一个强大的敌人和竞争对手。如果以前这只是一种可能,那么现在这正在成为一种大势。

没人愿意选边参战

最大的问题是,在中美两个大国业已展开的竞争中,联盟将如何形成。似乎没有多少人愿意选边参战。但是,2020年仍有一些趋势值得一说。首先,欧盟对与美国合作表现出谨慎态度。在华盛顿—北京—布鲁塞尔三角关系中,尽管可能遭受各种损失,但布鲁塞尔与华盛顿的关系更为紧密。问题是,在反华基础上欧洲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将如何转变。其次,美国在亚洲的盟国担心会陷入冲突的漩涡,但它们也担心中国的增长以及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与盟国之间更加灵活的双边协议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华盛顿在这里建立联盟将更加容易。与中国的紧密贸易关系阻碍了美国盟国与北京之间矛盾的升级。但是历史上已发生多起安全问题使经济退居次席的例子。第三,没有迹象表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将减少。但新德里和华盛顿为反华而结盟的可能性也不大。第四,俄罗斯仍保持战略自主和自由。莫斯科和北京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紧密政治关系。这种关系是否会转变成真正的联盟将取决于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施压的程度。美国对俄政策的锐度将不亚于对华政策。

最重要的是,美中关系的未来将催生一系列两难选择:是采取闭关自守还是积极的外交政策?是结盟还是单干?要安全利益还是经济关系?这些问题将是国际舞台上许多玩家无法回避的选择。

相关推荐
马凯硕、陈繁昌联合撰文:美对华技术战阻碍全球合作

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事情本不必如此。为了维护全球和平,应对人类紧迫的共同挑战,美国和中国需要找到独立的领域进行合作,并扭转两国关系的颓势。

德媒认为“印太经济框架”或殃及德国

美国打算在亚洲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目的是孤立中国。这对出口导向型国家有副作用。

港媒:中美在量子技术竞赛中遥遥领先

2015年,美国是全世界在量子技术领域投资最多的国家,共投资大约5亿美元。到2021年,此类投资已增至近21亿美元。不过据估计,同期中国在量子技术方面的投资从3亿美元增加到约1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