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国家“观光”西北新能源技术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8-03 15:16:24

“中国西北壮观的荒漠光伏电站令人震撼,希望在此领域加强合作。”亚美尼亚能源基础设施与自然能源部专家霍夫塞皮安·凯伦8月2日表示,基于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需要考虑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保护的因素。  

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太阳能应用研修班当日在兰州结业。35天来,来自亚美尼亚、埃及、约旦、缅甸、尼泊尔、汤加等7个国家的官员和专家,先后考察了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的大型光伏发电站、并网光伏屋顶示范电站、大型风电场及有关太阳能生产企业等。  

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够减少使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来提升中国和各国之间科技及经济合作的水平。霍夫塞皮安·凯伦说,众所周知,中国的企业可以生产硅、光伏电池和光伏板,可以测试光伏产品的性能,还可以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建立各型屋顶光伏电站。  

霍夫塞皮安·凯伦说,此行听了许多在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的课,学习了中国文化和语言,前往多地进行了技术考察,学习到了一些太阳能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知识,并与一些企业达成合作的共识。  

西北地区是中国能源资源聚集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和充足的光照环境,是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良好地带。近几年,西北五省区新能源发展迅速,对中国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划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介绍,受中国商务部委托、由该所承办的此次培训班,通过交流互动、现场参观及图片展示等各种教学方法,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7国的19名学员,系统介绍了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研究成果、利用现状、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主任喜文华,亦是前任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他表示,相对于石油、煤、天然气等这些地球上的化石能源而言,可再生能源遍布地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未来社会的主流能源。因此,将会继续利用该平台来加强新能源的发展利用和普及推广。

相关推荐
2022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首破2万亿元

​天津海关1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据天津海关副关长刘心同介绍,2022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为2.0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06万亿元;进口9500.3亿元。进出口值增长21.1%,增速连续2年超20%。

2022年安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超1989亿元

1月18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安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超1989亿元,同比增长10%,占该省外贸总值近三成。其中,进口逾1000亿元。

海南2022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超七成

​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释放促外贸发展势头迅猛。海口海关副关长田涛1月19日介绍,2022年海南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较2021年大幅增长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