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合肥肥东县:不误农时 社区“飞手”免单施肥200余亩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1-02-26 16:00:09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好时节,广阔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春耕备耕的身影。2月22日,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承包大户种植的小麦田间,伴随着四个螺旋桨的飞速转动,一架装满肥料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飞手”倪本荣正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为小麦喷洒肥料,仅6个多小时就为200余亩小麦无偿喷洒了肥料。

“立春早就过了,农时不能耽误,刚过完春节我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去,保证农业稳产增效,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倪本荣表示。倪本荣今年55岁,拥有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和家人一起成立了植保专业合作社,专门帮助农户提供有偿技术服务。肥东县友扬家庭农场2019年刚成立,小麦种植面积140余亩,倪本荣直接为他“免了单”,“农业周期长,眼下他们的经济效益不理想,能帮就帮一把。”不仅如此,就连喷洒的植物叶面调节剂肥料,也是倪本荣自掏的腰包,价值1000多元。“多亏了倪本荣的帮助,今年小麦长势喜人。”与友扬家庭农场一样的种粮大户王庆树高兴地表示。王庆树家里种小麦60余亩,倪本荣也无偿为其施了肥。

“操控植保无人机并不难,在手机上设置好航线后,一名飞手就能操控两架植保无人机。”倪本荣边操作边介绍,“现在农业生产都是机械化了,老百姓种田成本低、效率高、收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我可不能让大家掉队。”当下,农村的农业种植呈现出种粮大户承包制和个体农户散种并存的发展模式,植保专业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先进的农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大节省了他们的劳动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彭红玲 汪兴)

相关推荐
合肥肥东:“文旅+创新”让故乡IP狂吸“年轻粉”

近年来,肥东县深挖包公文化内涵,通过创新表达、文旅融合、数字化传播等手段,擦亮包公故里IP,包公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传递清廉精神,圈粉年轻一代,为新时代的廉洁教育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国内首个中子主题科普教育基地在合肥肥东长临河科创小镇揭牌

2025年3月25日下午,合肥肥东县长临河镇中子科学技术科普馆在长临河科创小镇揭牌。

合肥肥东:巧搭“鹊桥”留人才 为冲击“3个千亿”目标聚智赋能

近年来,聚焦“引才”“育才”“留才”三个维度,肥东县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不断强化制度、平台和服务三重保障,真心实意吸引人,真金白银“抢”人,聚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吸引大量青年人才来肥东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