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日台合作开发新型晶体管,利于实现2纳米半导体

来源:日经中文网(日本) 责任编辑:何宇 2021-03-09 09:34:20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与台湾半导体研究中心(TSRI)等展开合作,开发了用于新一代半导体的新型晶体管结构。如果采用这项技术,预计有助于制造实现电路微细化的高性能半导体。半导体微细化的技术阻碍逐年提高,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或将成为打开局面的方法之一。

最近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开发出新一代半导体必需的新结构的场效应晶体管(FET)。这是将硅(Si)和锗(Ge)等不同沟道材料从上下方堆叠、使“n型”和“p型”场效应晶体管靠近的名为“CFET”的结构。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表示,“这在世界上首次实现”。

研究成果发表于2020年12月在线上举行的半导体相关国际会议“IEDM2020”。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将在今后约3年里向民营企业转让技术,力争实现实用化。

与此前的晶体管相比,CFET结构的晶体管性能高、面积小,有助于制造2纳米以下线宽的新一代半导体。晶体管是在半导体之中承担电信号切换等的基本电子元件,但要实现微细化,改善结构成为课题。

把半导体芯片的晶体管以高密度集成后,能够以高速、低耗电量处理人工智能(AI)等。如果应用于数据中心等,有望大幅削减电力消耗。

目前最新款智能手机使用5纳米线宽半导体,今后将采用3纳米、2纳米产品,不断迈向微细化。此次开发的新型晶体管预计应用于2024年以后的尖端半导体。不过,将来哪种晶体管结构得到采用仍未确定,或将取决于性价比。

在此次共同研究计划中,双方的机构发挥了各自优势。在日本方面,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利用了此前积累的材料开发知识和堆叠异种材料的技术。在台湾方面,半导体研究中心在异种材料堆叠晶体管的设计和试制技术上提供协助。双方此前就在研究人员层面展开交流,自2018年起正式启动共同研究。

不过,开发把异种材料结合起来的器件面临很多课题。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纳米电子研究部门的主管、工学博士前田辰郎表示,“热膨胀率的差异和材料的选择性蚀刻等控制很难做到”。

包括2020年在内,双方机构的计划预定持续3年,今后将进一步开发技术并向民营企业转让。

相关推荐
德化政企考察团在日本开展经贸合作洽谈活动

为助力企业开拓新兴市场,4月19日至22日,福建省德化县政企考察团赴日本开展商务洽谈、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活动,推动两地在文化和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馆如何成为大阪世博会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作为代表中国政府组织中国馆参加世博会的机构,中国贸促会将与各方紧密协作,全力把中国馆打造成为本届世博会靓丽的“中国名片”。

东方航空开通成都天府直飞日本大阪航线

3月15日,东方航空正式开通成都天府直飞日本大阪航线,由此从成都前往大阪最多时一天有两班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