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日智库:“亦庄新城计划”的示范效应

来源: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 责任编辑:翟淑睿 2021-03-15 16:01:57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朽木昭文发布《2035年目标: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文,讨论以大兴机场及周边为核心的“亦庄新城计划”在2035年前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顺序。文章摘要如下:

1. 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形成国内供应链

中国提出制定2035年“十四五”规划(2021-25年)长期目标的建议。长期目标旨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规划,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由中关村、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及周边构成了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本文将讨论以大兴机场及周边为核心的“亦庄新城计划”在2035年前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顺序。中国21个自贸试验区都有类似的长期计划。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于“亦庄新城计划”的定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相当于日本JR铁路公司运营的线路“山手线”区域内的2倍,约119.68平方公里)包括高端产业区、科技创新区和国际商务区。本文关注的是“高端产业区”。该区包括:(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2)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3)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确提出要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中的“亦庄新城计划”,要在2017~2035年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的目标是在2019-2035年形成国际消费中心。通过平台的打造,推动跨境电商等国际商务、科技研发、文化交流、国际人才引进等工作。

(3)“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其目标是成为生命与健康、高端智能制造、未来汽车等方面的“领头羊”。

3.打造“亦庄新城计划”2035年产业集群的先决条件

人才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集聚的前提。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发布《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以补充到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的各类科技园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为窗口,计划在5至10年内吸引2000名创新人才。并且为了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2020年后中国加强了人才引进。

4. 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顺序

“亦庄新城计划”(2017~35年)产业集聚的建设顺序为:(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开港(2019年),(2)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2020年),(3)人才引进(自2020年起开始加强),(4)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2021年-25年)。

总结

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亦庄新城计划将会取得成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开始呈现。北京自贸区只是一个缩影,中国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也会共同发力,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助力。

日本的野村研究所和三菱地所设计株式会社参与规划的“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也将蓄势待发。至少到2035年前,如何与中国接触已成为日本企业的必答题。

相关推荐
合作共赢 “链”动全球:外企持续深耕中国

观察人士认为,外资企业看好“投资中国”机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优质的市场环境,让外企愿意将自身业务发展与中国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

中国驻埃及使馆举办媒体吹风会

中国驻埃及使馆近日在开罗举办媒体吹风会。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深入解读中国内外政策。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实现新进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自成立以来,成员国不断加强经济联系,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2024年,各成员国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合作方面实现诸多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