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球连线:那些抗疫带来的改变——各国民众点滴感悟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1-03-15 14:44:36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周末聚餐已不是休闲首选,街头人潮已成昨日风景……一年多来,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理智战胜情感”,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民众正在适应抗疫带来的变化,这背后是人们早日战胜疫情的期盼。

更多人主动戴口罩

为防控疫情,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口罩令”,要求在某些场合强制戴口罩。

“戴口罩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韩国首尔市民刘昇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鼻炎,戴口罩曾让他感到难以呼吸。

但如今他逐渐习惯了戴口罩的日常,如果哪天出门忘记戴还会被别人盯着看,“感觉很尴尬”。

口罩让人们面对面交流的体验大打折扣,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戴口罩是“科学的、正确的”抗疫措施。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居民布鲁·伊洪贝莱看来,戴口罩虽然是一种限制,但这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伊洪贝莱希望所有人都能一直严肃对待疫情。疫情刚暴发时,大家都严阵以待,但如今一些人似乎放松了警惕,这令他感到担忧。

更多人愿意打疫苗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本月早些时候发布调查报告说,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在14个国家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民众对新冠疫苗的接受度在一半以上国家都呈上升趋势,多数国家受调查者对疫苗副作用的担忧呈下降趋势。总体上近58%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愿意接种新冠疫苗,英国受调查者的接受度最高,今年2月的调查显示达到近77%。

参与该调查项目的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奥劳·达尔兹说,民众对新冠疫苗的接受度在提高,但数据也显示一些国家还需做更多工作来给人们信心,消除他们在接种方面的担忧。

英国国际医生协会全国主席钱德拉·坎内甘提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接种疫苗是抗击疫情的一个转折点。自从开始接种疫苗后,可以观察到病毒传播趋缓,发病率下降,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例数也大幅减少。

阿根廷纪录片导演阿古斯丁·拉克雷斯说,医学研究已经表明新冠疫苗是有作用的,“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接种,任何一款都行”。

更多人适应“云”生活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外出度假,没有公共活动,无法聚会,一些父母甚至不得不劝说在外工作的孩子不要归家。

拉克雷斯说,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不能任意旅行,因为家人离他非常远,“我非常思念他们”。

现居英国的达妮卡·安杰拉·马科斯是一家国际非营利机构的员工。疫情给她带来的一个很大冲击是亲人去世时不能陪伴左右。她的爷爷去年年底在美国去世,由于疫情,她和家人无法参加葬礼。

“我们在视频会议软件上观看爷爷的葬礼,整个过程感觉很艰难。”她说。

英国雷丁大学水文学教授汉娜·克洛克感慨,所有东西都被新冠疫情影响了:“我的科研工作、授课、日常生活,我的幸福感以及我的健康都受到很大冲击。”

疫情也促使人们探索生活和工作的新方式,如今已离不开“云”。克洛克说,她相信大家都能逐渐找到新的应对方式,如在线工作意味着能更容易与一个远方的人展开对话。现在人人都在学习如何通过在线方式做好自己的事、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这一新机遇。

坎内甘提也说,不同行业都在审视新的工作方式,这些趋势带来的影响是逐步显现的,等到疫情结束时就会形成新常态。(执笔记者:葛晨;参与记者:彭天潇、汪平、张家伟、金晶、倪瑞捷、田明)

相关推荐
中信集团总经理张文武:发挥产融并举综合优势 绘就全球南方共赢画卷

中信集团在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过程中,始终基于目的地国家自身产业需求,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照顾彼此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

共话本币合作未来, “全球南方”本币融资创新合作研讨会在巴西举行

“全球南方”本币融资创新合作研讨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跨越山海 合作共赢——“全球南方”本币合作创新研究》报告。

汇全球之势 聚四国之光 国别中心开馆仪式暨第二届外高桥全球商品选品会开幕

2024年3月26日,位于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内的 “全球汇”园区又迎来一次盛大的国别中心开馆仪式——巴基斯坦中心、匈牙利中心、蒙古国中心、亚美尼亚中心四个新引进的国家馆同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