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加强固体废物进口管理意义大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8-09 09:13:51

固体废物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可用作制造业原料的各类废弃物的统称,它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洋垃圾”。但受经济利益驱动,长期以来通过走私夹带等方式将国家明令禁止的诸如电子垃圾、废电池、废矿渣等洋垃圾非法带入境的现象却屡禁不绝。为此,国务院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加强固废进口管理。

进口固体废物曾发挥重要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废物进口政策,为缓解我国制造业资源短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行业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约5000多万吨。“进口废料弥补了国内资源不足的短板,间接减少了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副司长李蕾如是表示。

国家实施固体废物进口政策,鼓励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各类废弃物,是立足于我国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的。据统计,我国主要金属矿产人均储量值不足全球的1/4。其中,铜和铝的人均储量分别为全球人均水平的1/6和1/9,铜资源自给率不足20%。

塑料产品的来源主要是石油。我国制造业大量依赖塑料原料,但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到50%,石油资源短缺,需求量巨大,我国正面临石油资源日益匮乏的供给局面。废塑料对石油具有强替代性,能够缓解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弥补石油资源不足,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已成为人类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据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6吨石油。2013年全球塑料的需求量是2.5亿吨左右,需要配套开采石油15亿吨。中国一年的塑料需求量在8000万吨左右,需要开采石油4.8亿吨。据预测,2007年~2020年全球塑料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1.7%。也就是说,为生产塑料,每年需要多开采1.7%的石油。

进口禁令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洋垃圾”的非法入境对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为此,国家制定出台了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时间表,提出了分批分品种禁止进口固体废物。该项政策的出台对防止洋垃圾入境污染生态环境意义非凡。但同时,这对以进口固体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来说打击不小,甚至可能是“致命打击”,不少企业可能就此关门停业。

“从政策影响的另一方面看,禁止进口或可倒逼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事循环经济政策研究十多年的资源环境学博士矫旭东表示,国家出台禁止进口固废政策彰显了国家打击洋垃圾走私、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决心。

同时,禁止固体废物进口,并没有将资源循环利用的大门关闭。长期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已成为破解我国资源短缺瓶颈、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重要支撑,国家已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大力推进。

对于禁止固废进口,国家提出了明确的过渡期,即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禁止固废进口可以倒逼国内加工企业加大对国内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矫旭东说道。

相关推荐
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联合国机构向海洋垃圾“宣战”

在23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的《经济学人》2017世界海洋峰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发起“清洁海洋”运动,向海洋垃圾“宣战”。

印尼承诺2025年前将海洋塑料垃圾削减70%

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统筹部长卢胡特23日在巴厘岛宣布,印尼决心在2025年前将海洋塑料垃圾减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