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称中国“双循环”将深刻影响世界

来源:参考消息、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1-04-08 14:53:52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3月21日发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莱昂纳德题为《新的中国冲击》的文章称,中国的新战略把重点放在“双循环”概念上。在这个听上去很专业的说法背后,隐藏着一种可能改变全球经济秩序的想法。中国将不再作为一个通过贸易和投资与世界联系的单一经济体运转,而正在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双叉经济体。一个领域(“外循环”)将保持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接触,但它的光辉将逐渐被另一个领域(“内循环”)所掩盖,后者将培育内需、资本和思想。

“双循环”的目的是让中国变得更加自立。在此前让中国的发展建立在出口导向型增长的基础上之后,决策者们正试图实现中国供应链的多元化,以便使自己能够在不受美国霸凌的同时获取技术秘诀。通过这么做,中国还将寻求使其他国家更加依赖于自己,从而把自己的对外经济联系转化为全球政治力量。

转向“双循环”战略将引出新的“中国冲击”忧惧,其影响可能令曾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袭击西方经济体的第一次忧惧相形见绌。

西方政治阶层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这种“中国冲击”,因为他们曾信奉“互惠接触”战略,即认为西方消费者可以获益于低成本的中国出口商品,而西方公司则将通过开发中国巨大的市场而受益于其经济增长。人们以为,这些动态将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和社会。但是这一臆想并未得到证实。

新的“中国冲击”对西方的影响将与第一次有根本差异。首先,“双循环”战略将影响经济和社会的不同部分。目的不是让传统行业遭遇危险,而是主宰尖端行业,并与伦敦金融城的法律和金融公司、巴登-符腾堡的汽车厂商以及瑞典的生物技术公司展开竞争。

这场冲击将不会止步于此。今天最主要的地缘政治较量不只是关于施行全球规则,而是关于谁将制定这些规则。西方以前曾竭力确保中国遵守其制定的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架构,而现在中国也在寻求制定和施行这样的规则。

此外,今天的竞争性紧张不再局限于西方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济联系网络,因此它将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些渠道输出中国标准和政府补贴模式。

新的“中国冲击”的含义之一是,有关数据、研发和标准的新规则将迫使西方知名公司形成中国特色,除非它们彻底撤出中国。

不用说,新的“中国冲击”将需要一套不同于先前冲击的应对之策。西方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尝试改变中国或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而是必须改变自己,尤其是通过制定刺激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产业和投资政策。为了确保自己的经济“领头羊”企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果,西方国家必须确立有关隐私、数据保护、碳定价及其他问题的共同标准。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巴西及世界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访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日前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在当前美国成为全球不稳定因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巴西及世界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他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投资来源。

巴西专家:绿色转型与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巴西因斯珀教育研究所经济学教授罗伯托·杜马斯近日接受采访表示,中国承办本届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意义重大,体现出其在全球议题中,尤其是在绿色发展和经济稳定方面日益凸显的关键作用。

5%左右的目标“能够实现”:夏季达沃斯论坛嘉宾看好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

面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怎么了”成为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受访嘉宾普遍表示,2025年中国经济“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来自中国的确定性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注入信心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