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欧洲旅游业复苏路漫长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05-11 16:52:46

新华社罗马5月11日电  帕特农神庙、罗马斗兽场、大本钟、埃菲尔铁塔……这些昔日的欧洲热门旅游景点,在过去一年多,受新冠疫情影响,门可罗雀。今年夏季传统旅游旺季即将来临。尽管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取得进展,民众期盼早日取消限制性措施,各国政府试图重振旅游业,但专家预计,欧洲旅游业复苏之路仍然漫长。

损失惨重

往年的复活节,位于保加利亚加布罗沃的埃特尔露天民俗建筑博物馆内总是游人如织,经营鹿角猎刀、羊皮琴、银饰等特色产品的店铺生意兴隆。而今年这里虽然得以开放,但生意清淡。经营木制品作坊的基里索夫告诉新华社记者:“埃特尔开放后游客数量未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产品销售状况更是糟糕,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去几件商品。”

高度依赖人员流动的旅游业在此次疫情中损失惨重。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世界游客数量比上一年减少了73%,旅游业损失约6200万个就业岗位,全球旅游业的收入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上年减少近一半。

在欧洲,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在内的旅游大国无一幸免,在外国游客数量、旅游收入、酒店入住率等多方面受到显著影响。

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负责欧洲事务的官员扎卡里亚斯认为,疫情让旅游业受到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欧洲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尤为严重。

急盼复苏

本月4日,二十国集团旅游部长就人员安全流动等多方面探讨促进旅游业复苏。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现在到了在安全前提下重启欧洲旅游业和跨国往来的时候了。欧委会呼吁欧洲向已接种疫苗及来自疫情状况较好国家和地区的旅客打开大门。

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葡萄牙敦促欧盟成员国立即采取行动,加快推进“疫苗护照”,以挽救欧洲旅游业。希腊等国也在积极呼吁推广“疫苗护照”。

随着传统旅游旺季的到来,各国纷纷勾画对外国游客开放的蓝图,推出重启旅游业的计划。为重振旅游业,一些国家采取投入资金、减少旅游公司税负等措施,还通过为餐饮业提供补贴来推动促销活动,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道路漫长

尽管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做了大量工作,积极为游客重返欧洲做准备,但专家预计,疫情阴影一时难以完全消除,欧洲旅游业要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尚需时日。

意大利旅游业联合会主席拉利说,修复旅游业遭受的破坏需要花很长时间、做很多工作。佛罗伦萨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洛伦佐预测,意大利旅游业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拉利和洛伦佐认为,只有所有地方疫情都得到控制,疫情才算结束;而只有当游客从最遥远的地方到来时,旅游业才能真正恢复。

瑞典旅行社相关行业联合会负责人告诉新华社记者,“疫苗护照”的推出将有助恢复度假者的信心,但商务旅行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该负责人还表示,疫情对旅游业来说是灾难性的,但现在开始出现乐观的苗头。

不少旅游业者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西班牙中国旅游协会主席西斯涅加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是一个战略性的市场,我们希望疫情结束时,中国能成为撬动西班牙旅游业复苏的杠杆。”(执笔记者:陈占杰、陈文仙;参与记者:冯俊伟、温新年、刘芳、孙毅飞、林浩、于帅帅、付一鸣、林晶、孙晓玲)

相关推荐
迪拜2025年上半年国际过夜游客988万人次

迪拜经济和旅游部(DET)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迪拜接待国际过夜游客98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延续了强劲增长势头。

巴西期待COP30成推广旅游业新机遇 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巴西国际旅游促进局局长马塞洛·弗莱索表示,今年11月即将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是推动巴西旅游业成为亚马孙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吸引更多中国游客的重要契机。

记者手记|酷暑难耐 中国产品为欧洲消费者送清凉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频频来袭,制冷类家电在欧洲持续热销。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都选择了中国品牌,因为中国制冷类创新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并凭借节能、设计美观和售后服务可靠等优势赢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