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疫情改变不了我们对汉语的热爱”——记第20届“汉语桥”波黑赛区比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1-05-19 10:38:44

新华社萨拉热窝5月19日电(记者张修智)尽管新冠疫情挥之不去,5月17日,第20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波黑赛区比赛仍然在线成功举行。来自东萨拉热窝大学、巴尼亚卢卡大学孔子学院的波黑学子们,奉献了一场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迷你嘉年华。

剪纸、书法、皮影、汉语歌曲,五彩的丝质汉服,大红的中国结,烟雨中的亭台楼阁……选手们录制的参赛视频中,这些往昔寻常的中国元素,在疫情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与珍贵。

最终,来自东萨拉热窝大学中文系的三年级学生安德烈娅·德利奇和安杰拉·科瓦切维奇,凭借知识问答、演讲、中华才艺展示、评委即兴问答四个环节的综合得分,分获本次比赛的第一名与第二名。

“上高中的时候,我喜欢上了中国电影与歌曲,从此爱上中国文化。”赛后德利奇告诉记者。

比赛中,德利奇自己设计、制作的皮影戏《嫦娥奔月》,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巧妙的构思,演绎了这则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

“刚学汉语的时候,我读了很多中国神话故事,最喜欢的就是嫦娥奔月。”德利奇说,制作皮影,从选料、设计到制作,前后花了一个月,她很感激“汉语桥”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所爱的机会。

“中国是我们的朋友。无论世界发生了什么情况,热爱中国的人会继续去爱。”她说。

在演讲环节获得最高分的科瓦切维奇说,自己是在学汉语的姐姐建议下选择了汉语专业。姐姐告诉她,汉语是特别有意思的语言,中国是一个热情友好的国家。科瓦切维奇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学习汉语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决定之一。”现在,她每天拿出三个多小时学习汉语,期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波黑学子们对汉语的热情让来自中国的东萨拉热窝大学中文教授伍联群颇为感慨。她说,新冠疫情仍在威胁波黑,学生们的课业也很繁重。这种情况下,学生们拿出很多时间练习演讲与才艺,说明确实喜爱中国和中国文化。

东萨拉热窝大学中文系负责人耶莱娜高度评价这届特殊时期的“汉语桥”比赛。她认为,本届比赛的选手们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才艺,汉语水平也比较突出。尤为让她高兴的是,近期有许多人来了解中文系的招生信息。

“疫情影响了生活的许多方面,但它没能影响我们对汉语的热爱。”

相关推荐
通讯丨与山地生灵和谐共生的绿色风电——中企项目践行“两山”理念助力波黑发展

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84兆瓦伊沃维克风电项目,于2024年10月全容量并网,成为波黑规模最大新能源发电项目,年发电量2.59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为当地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波黑专家感叹,这个项目体现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上合学子 天津访学

8月14日,2025“汉语桥”天津师范大学“上合之约”学生中文交流营在天津古文化街举行探访活动,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国家的100名青年学子走进古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专访丨在绿色领域与中国合作潜力巨大——访波黑经济学家加夫兰·伊戈尔

波黑经济学家加夫兰·伊戈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波黑等西巴尔干地区国家在绿色领域与中国合作潜力巨大,具有现实紧迫性和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