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干旱天气拖累澳小麦出口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8-15 11:13:02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莫里迎来32年中最暖的7月。而未来一段时间,该州其他地区预计也将出现反常的暖冬天气。

早在2016年年底,澳大利亚气象局就预测,澳大利亚2017年可能会迎来温暖干燥的天气。天气预报员称,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几率在不断增加。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性影响,尤其是会影响到澳大利亚的小麦产量。

全球小麦市场依然稳定

如果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那么澳大利亚东部的冬春季节降雨量将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南部的日间温度将高于冬春季的平均气温水平。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气温还可能发生极端变化,东南部发生火灾危险的几率增加,热带气旋的数量减少等。

2015年~2016年度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近20年来最强劲的一次,令澳大利亚陷入了干旱和高温。2016年,澳大利亚气温高于平均值近1摄氏度,使得去年第四季度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季度。在厄尔尼诺现象消退之前,澳大利亚的秋天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高温天气。并且,印度洋开始变暖,令澳大利亚在5月~9月迎来最湿润的气候。

没想到,今年澳大利亚又再一次迎来了暖冬。根据气象报告平台Weatherzone的信息,7月26日,新州西北部地区出现暖冬天气,气温为25.7摄氏度。昆士兰州西南部的气温则打破了9年来的纪录,达到28.4度。西澳的红石景点气温为27摄氏度,同样打破了6年来的纪录。

澳大利亚是全球第四大小麦出口国。好在目前全球市场上小麦供应充足,即使澳大利亚因气温升高造成小麦减产、销量减少,也不会对全球小麦价格产生太多直接影响。不过,销售推迟可能导致澳大利亚在海外小麦市场上失去更多的份额。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文凤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恶劣天气肯定会使小麦质量受到影响,但是全球小麦库存在不断增加,且质量很好,因此厄尔尼诺现象不会给全球小麦存量带来太大影响。但是小麦质量的下降肯定会对澳大利亚的小麦出口带来影响。”

王文凤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全球小麦期末库存2.4亿吨,今年全球小麦产量预计在7.3亿吨左右,库存占比高。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表示,“过度干旱的天气”将使全球粮食产量遭遇过去10年来的最大下滑,对优质小麦的供应表示“特别关注”。

IGC将2017年~2018年全球粮食产量预估下调1100万吨至20.4亿吨,玉米产出预估下调500万吨至10.2亿吨,小麦产出预估下调300万吨至7.32亿吨,下调的主要原因是许多粮食主要产区包括北美、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天气都比较干燥。

      澳小麦质量下降影响出口

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ABARES)指出,虽然全球小麦产量将会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但许多地区的小麦质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恶劣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现在,ABARES已把中国列入小麦质量受损的国家名单中。ABARES表示,中国的多雨天气制约着冬小麦收获及其质量。尽管中国小麦的库存量非常大,期末库存可能增长15%,达到9000万吨,但仍然需要更优质的小麦供应。这意味着2017~2018年度中国小麦的进口量将会增加。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小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澳大利亚是中国小麦第一大进口国,另两个主要进口国是加拿大和美国。三个国家占中国进口小麦的90%左右。中国连续11年粮食丰收,库存居高不下,但依然大量进口粮食(包括小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粮食品种、质量还不能满足需求。“从这点考虑,如果澳大利亚小麦质量降低,势必会影响中国从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口量。不过,价格因素也应注意。近年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升高,小麦的价格随之上涨,与澳产小麦的价格愈发接近。如果考虑价格因素,那么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的成本相对降低了,质量下降的影响就小了。”

相关推荐
2月澳大利亚零售销售额环比微涨0.3%

澳大利亚统计局28日发布报告称,经季节性因素调整,2024年2月该国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59%,环比增长约0.3%,达358.69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692.44亿元)。

借进博会助力“澳大利亚制造”品牌开拓中国市场——访Oz-Town公司创始股东刘晓燕

在悉尼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刚结束,一群澳大利亚企业代表马上围住了Oz-Town公司创始股东刘晓燕,或是咨询,或是直接报名,希望通过加入“澳大利亚制造”/Oz-Town展团参加今年的进博会,借机在中国市场一展拳脚。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10亿澳元计划扩大太阳能板自产能力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28日宣布了一项涉及1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47.18亿元)资金的Solar SunShot计划,旨在增加澳大利亚自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