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东盟地区成为中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有力支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21-05-24 10:50:22

20日在沪发布的《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虽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多重不利条件,但东盟地区在中国对外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的有力支点。

这本蓝皮书由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项目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东盟是上海最大贸易和投资合作伙伴。RCEP签署后,上海与东盟合作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上海与新加坡首创的新型合作机制被赋予新的发展合作内涵,是上海“四大功能”建设和“五大中心”发展能级提升的重要机制创新。

蓝皮书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东盟地区经济生产产生了复杂影响,东盟对外经济合作出现了结构性分化,东盟内部区域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强,疫情诱发的产业链困境进一步强化了东盟与周边主要国家的生产联系。

疫情危机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守望相助,协同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积极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双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控制了疫情传播,并实现了东盟“一带一路”建设的逆势成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东盟、欧盟、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额排名中以明显优势排在前三位,东盟以1000亿元左右的优势领先欧盟,排名第一。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3.38万亿元,同比增长7.7%,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不仅以贸易总额的明显优势排名第一,而且增速也远远超过其他重要贸易伙伴。实际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约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的半壁江山。

蓝皮书认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双边贸易额能够在2020年逆势增长并在中国对外贸易体系中的分量进一步提升,与东盟国家抗疫所取得的成绩分不开。虽然也受到疫情影响,但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该结果充分彰显了东盟经济的韧性,与中国紧密的经济联系为东盟国家抵抗疫情冲击提供了有力支撑。

蓝皮书提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上海在与东盟的交往合作中,自身资源禀赋得到了充分发挥。后疫情时代,如何用好既有政策机制,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东盟合作创新机制,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于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蓝皮书建议,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挑战,上海应发挥“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新功能,在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不可替代的“上海角色”。

据了解,“2021版蓝皮书” 立足于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变革,分析在新发展格局下,上海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探讨上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使命与新愿景。报告重点讨论了上海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在后疫情时代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发展功能,实现内外循环链接点的功能和使命。这也是“上海与‘一带一路’蓝皮书”系列的第三本。

结构方面,“2021版蓝皮书”延续了该系列体例,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数据报告和大事记六个部分,共十个章节。

总报告立足上海的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建设,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提出上海改革和发展能级提升的系统性制度设计,分析“四大功能”的政策定位和改革内涵,探讨开放枢纽门户制度创新的几大政策领域,进一步就上海重新塑造国际要素市场、吸引高端要素流入和集聚,提出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设计路径。

分报告聚焦上海与主要“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深度合作关系,结合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特点,重点关注上海与东南亚、欧美日发达国家、俄罗斯中亚地区和拉美地区之间的发展合作。

相关推荐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山海有约!RCEP成员国世界遗产地合作联盟迎来首批合作成果

17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世界遗产地合作联盟迎来首批合作成果——五项跨地区、跨机构间友好合作协议在安徽省黄山市正式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