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蒙城:探索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新模式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6-03 09:47:44

安徽蒙城县坛城镇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养殖大镇,为解决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坛城镇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并请县农业农村局和畜牧发展中心专家进行指导,探索出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新模式,打通了循环农业“最后一公里”。

“四大模式”让粪污资源化利用更有效

一是指导养殖场与种植大户或农户签订粪污消纳协议,由养殖场把粪污经过充分腐熟发酵后,免费给大户或农户进行土地施肥消纳;二是指导养殖场自己流转土地种养结合,进行粪污消纳;三是利用粪污和秸秆进行沼气发电,解决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四是肥水还田模式,如牧原养殖十场、十一场,由于养殖规模较大,两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达到20万头以上,所产生的粪污,经过干湿分离机加工后,固体粪污经过堆积发酵成为有机肥进行施肥还田,液体和尿液进入厌氧氧化塘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供养殖场使用,肥水用水稀释后还田利用,可以作为基肥消纳,也可以在农作物苗期进行施肥。

“破难题”让粪污资源化利用得群众认可

近年来,农民基本都是以无机化肥作为肥料,大户或农户对粪污消纳有抵触情绪。为此,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镇环保站、镇畜牧站联合召开群众会进行粪污消纳的科技宣传,动员一部分农户进行示范,组织群众观摩农作物长势和收益,给群众算粪污消纳减投增效一笔账。使群众从对粪污消纳不认可,变成自发竞相排队进行肥水还田,全面打开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梗阻局面。

“算经济账”粪污资源化利用减投增效

对坛城镇的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新模式,亳州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多次调研并实地进行土壤检测和农作物测产:沼液肥水还田,小麦、玉米每亩平均减投化肥13.5公斤、苗期减水费30元,平均增产70公斤,合计每年每亩减投增效366元;如果是粪污直接腐熟发酵作为有机肥还田,每年每亩减投增效400元以上,据统计坛城镇每年粪污综合化利用土地面积1.5万亩左右,减投增效在500万元以上。

“算生态账”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深度效果

粪污资源化利用不仅达能减投增效,还有更深度的效果:一是粪污资源利用是作为有机肥还田的,沼液是液态的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缓解土壤因长期使用无机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培肥土壤;二是通过粪污资源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三是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生态宜居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破解环保整治难题,真正的变废为宝。

“看长远”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效应凸显

通过持续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坛城镇实现畜禽养殖与蔬菜、水果、优质麦等产业有机结合,下一步,坛城镇以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不断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打造品牌农业和地理性标志农产品,助推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戴洪学

相关推荐
通讯 | 中外企业开展“两湖对话” 共商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

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湖北宏泰集团、湖北省贸促会联合主办的2025“两湖对话”于近日在瑞士蒙特勒举办。

特稿丨世界地球日:用可再生能源守护地球的绿色未来

中国持续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显著加速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

全球最大碳市场扩围至80亿吨:中国以碳市场建设赋能绿色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地缘博弈、技术鸿沟及信任危机等多重挑战,中国以坚定的战略定力持续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发生深化变革,以务实行动引领全球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