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蒙城:探索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新模式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6-03 09:47:44

安徽蒙城县坛城镇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养殖大镇,为解决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坛城镇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并请县农业农村局和畜牧发展中心专家进行指导,探索出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新模式,打通了循环农业“最后一公里”。

“四大模式”让粪污资源化利用更有效

一是指导养殖场与种植大户或农户签订粪污消纳协议,由养殖场把粪污经过充分腐熟发酵后,免费给大户或农户进行土地施肥消纳;二是指导养殖场自己流转土地种养结合,进行粪污消纳;三是利用粪污和秸秆进行沼气发电,解决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四是肥水还田模式,如牧原养殖十场、十一场,由于养殖规模较大,两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达到20万头以上,所产生的粪污,经过干湿分离机加工后,固体粪污经过堆积发酵成为有机肥进行施肥还田,液体和尿液进入厌氧氧化塘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供养殖场使用,肥水用水稀释后还田利用,可以作为基肥消纳,也可以在农作物苗期进行施肥。

“破难题”让粪污资源化利用得群众认可

近年来,农民基本都是以无机化肥作为肥料,大户或农户对粪污消纳有抵触情绪。为此,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镇环保站、镇畜牧站联合召开群众会进行粪污消纳的科技宣传,动员一部分农户进行示范,组织群众观摩农作物长势和收益,给群众算粪污消纳减投增效一笔账。使群众从对粪污消纳不认可,变成自发竞相排队进行肥水还田,全面打开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梗阻局面。

“算经济账”粪污资源化利用减投增效

对坛城镇的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新模式,亳州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多次调研并实地进行土壤检测和农作物测产:沼液肥水还田,小麦、玉米每亩平均减投化肥13.5公斤、苗期减水费30元,平均增产70公斤,合计每年每亩减投增效366元;如果是粪污直接腐熟发酵作为有机肥还田,每年每亩减投增效400元以上,据统计坛城镇每年粪污综合化利用土地面积1.5万亩左右,减投增效在500万元以上。

“算生态账”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深度效果

粪污资源化利用不仅达能减投增效,还有更深度的效果:一是粪污资源利用是作为有机肥还田的,沼液是液态的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缓解土壤因长期使用无机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培肥土壤;二是通过粪污资源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三是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生态宜居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破解环保整治难题,真正的变废为宝。

“看长远”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效应凸显

通过持续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坛城镇实现畜禽养殖与蔬菜、水果、优质麦等产业有机结合,下一步,坛城镇以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不断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打造品牌农业和地理性标志农产品,助推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戴洪学

相关推荐
凝聚国际共识 共筑“一带一路”绿色未来

由中国生态环境部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2025)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聚力融金,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球绿色发展共识,推动绿色投融资与绿色转型深度融合,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力。

华电印尼玻雅公司获2025亚洲影响力大奖全球可持续发展铂金奖

华电(印尼)玻雅发电公司凭借“绿色乡村” 项目日前荣获2025年度亚洲影响力大奖全球可持续发展铂金奖。

陕西子长市:从黄土坡到绿富美​

塬、梁、峁尽成绿洲,果、树、谷百里飘香。从“种一坡、收一箩”的贫瘠土地,到如今珍禽野兽选择栖息。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近年来逐渐完成了从黄土坡到绿富美的生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