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宿州埇桥区:种植专业“合作社”种出乡村振兴“好滋味”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6-15 09:13:12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在推进产业富民带动乡村振兴实践中,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特色种植产业,促进“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有效助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帮您挑,瓜身上花纹长开的都熟了,轻一点,咱们这瓜皮薄又脆,掉到地上容易碎。”6月9日,在夏王村村级道路两侧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尖顶大棚蔚为壮观。近期,香甜爽口的西瓜正在大量上市,为了招呼南来北往的新老顾客,夏王村党总支书记宁涛正忙得不亦乐乎。

夏王村位于苗庵乡东北部,总面积约8.4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9900亩。近年来,夏王村“两委”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在全乡率先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果蔬特色大棚种植,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我们村种菜东一片、西一片,分散零落,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也比较低下。为了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我们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整合土地,成立了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管理。现在夏王村种植大棚已发展到2000余亩,共带动周边农户300余人就业。”宁涛说。

据介绍,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与宁波、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多省市固定客户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定期进行销售,年销售达一万余吨,产值达2700万元。

“如今,瓜农再也不用进城卖瓜,慕名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道路两侧更是停满车辆。以前瓜农为卖瓜四处奔走,如今坐在家中轻轻松松把钱赚!”望着连片瓜棚,夏王村民政助理员夏怀俭感慨道。

从最初的小规模种植,到现在年销售无公害西瓜10000吨、无公害莴笋8000吨,夏王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果蔬示范村”,年收入达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50余万元。

夏王村“抱团取暖”的发展模式,带富了乡里乡亲。村民营启仁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以前也种了几亩西瓜,不但价格低,也难卖。自从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现在不但价格上去了,销售也不用担心 ,一亩西瓜也能卖1万块左右,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夏王村党总支书记宁涛表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前期,他们村主要采用“早春西瓜、晚秋莴苣”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大棚果蔬种植,有效拓宽了周边村民的增收渠道。“十四五”时期,他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丰富果蔬的品种,努力把合作社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引领示范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果蔬大棚种植中来,依托区位优势,在提档升级、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打造皖北地区果蔬种植的集散地,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让西瓜藤结出更多“致富果”。(刘成龙)

相关推荐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茶香四溢 铺就惠民之路 ——犍为烟草专卖局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4年,犍为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采用“123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路径,以“支部党员+终端专员”的模式,对全县范围内的乡镇开展了走访。

“芋”见美好 产业数字化为广西贺州增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素有“百年菜乡”美誉。贺州香芋更是以“味美、质粉、酥香”的特点闻名遐迩,芋头煲、芋头糕、清蒸芋条都是贺州人如数家珍的“吃货秘籍”,但最具灵魂的还数酥香美味的“香芋扣肉”,让香芋爱好者“芋”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