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20丝路文化遗产年报发布多项丝路考古成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06-21 11:08:24

新华社杭州6月21日电(记者冯源、王思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居住过的北庭故城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不断有令人惊喜的发现。近日在“2021丝绸之路周”杭州主场活动上发布的《2020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中,北庭故城考古被列入2020丝路考古发现的十大推介项目。

年报共梳理了2020年度欧亚10多个国家的42项丝路考古发现,涉及陆地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等,大部分新成果产生于中国境内,尤其以中国新疆地区的古城考古成果最为丰富。

除了北庭故城外,青海“2018血渭一号”墓、河南安阳石棺床墓、西藏阿里桑达隆果墓地、奥斯曼帝国巨型沉船、哈萨克斯坦库勒塔佩遗址、卡塔尔乌赛拉墓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墓、巴基斯坦斯瓦特婆罗门教神庙遗址、浙江永嘉马鞍山龙泉窑址也列入了丝路考古发现的十大推介项目。

相关推荐
为文物筑起“司法防线”:中国公益诉讼助力守护丝路文明

近年来,中国多地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为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筑起法治屏障。

文明探源丨佛寺映千年,莫尔寺遗址见证丝路文化交融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国化,对丰富和繁荣中华文化影响深远。近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进一步实证并展示了自汉至唐,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实现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脉络。

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

悬泉置遗址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处经考古发掘的丝路驿站遗址,出土了大量2000多年前中西交流交往的简牍文书实证,2014年6月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