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张燕生: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样板和标杆

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赵娜 2021-07-26 10:53:07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施行已超过一个月。该法案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升到法律层面, 赋予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更大的改革自主权,也用法治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在7月1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样板和标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发展潮流相互融合。

张燕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开放进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从最初的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建设开放型经济,再到现在的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他认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它推动的是更高层次的市场开放。更高层次的市场开放,也就是货物贸易的零关税比重越来越大。比如说我们刚刚签订的RCEP,在过渡期结束以后我们零关税的比重要达到90%。第二个重要的特征是我们下一步推动的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的重点就是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方面)与国际高标准的规则越来越相互衔接,在治理现代化方面水平和档次越来越高。第三个部分的特征就是创新开放、全方位国际合作,也就是不但我们的应用基础研究是全方位国际合作,而且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基础的开发实验研究也将会是全方位国际化。”

张燕生认为,更高水平的开放将通过在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形成一整套措施来实现落地,最终形成一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他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方面起到了样板和标杆作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发展潮流相互融合。因此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见就海南下一步的发展,无论是改革开放的自主权,还是自由化便利化的各个方面的制度设计和制度的集成,以及包括海南作为生态岛的环境保护,我相信它都是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也就是高标准的国际化和自由化、便利化相一致。”

(作者系BRSN理事成员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1-07-13 。)

相关推荐
共享超大市场机遇,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在吉隆坡发布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联合编写的《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在研讨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为探讨构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深化南南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促进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中的重要作用

12月29日,以“推进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为主题的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在海口召开。当天下午,来自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交流对话。

海南自贸港成型起势,吸引投资者共享机遇

展望未来,海南正在加快推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底前如期实现封关运作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