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共享超大市场机遇,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在吉隆坡发布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5-04-13 19:43:44

新华财经上海4月13日电(记者陈云富、王淑娟)“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与互联互通研讨会”11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联合编写的《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在研讨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为探讨构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深化南南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报告从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规则标准、资金融通等维度,系统梳理了中国-东盟打造“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的实践探索,剖析了申能集团、信也科技、星展银行、上汽集团等企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加强双边经贸往来的经典案例,阐述了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共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的重要意义,探讨了进一步扩大双方务实经贸合作的路径和方向。

报告认为,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的互联互通正呈现五大趋势: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立体化”;规则标准对接进一步“包容化”;新兴合作领域进一步“数智化”;货币金融合作进一步“便捷化”;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韧性化”。

报告建议中国和东盟从以下五方面深化经贸务实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共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

一是双方要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通中国—东盟物流“大动脉”,持续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在经贸领域互联互通的效率和效益。

二是双方要加快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投资相关规则,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尽快落地生效,使之成为双方规则标准对接互认的“加速器”。

三是提升双方货币与金融合作水平,打造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安全阀”。

四是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双方加强产业企业协同,携手共探“新蓝海”。

五是合力打造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共同构建超大规模市场,形成经贸合作的“强纽带”。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的实质性结束和议定书的签署,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将进入高标准、高质量互联互通的新阶段。双方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绿色科技等新兴和前沿领域的合作,也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与互联互通研讨会”由新华通讯社、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主办,申能集团、上汽集团、上汽大众和上汽安吉物流联合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马来西亚区域策略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160余家媒体、智库、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约200多名代表参会。

 

相关推荐
镜头微观察|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沿线特色农产品共享市场红利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发力,重庆的柠檬和柑橘、广西的沃柑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跑进”国际市场;泰国的香水椰、榴莲,越南的火龙果、芒果等东南亚特色产品得以更快捷进入中国市场。

打造区域经贸合作典范 共建中国—东盟超大市场应对全球贸易变局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与东盟推进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的实践探索,探讨了双方扩大务实经贸合作的路径和方向,为携手共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贸易变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今年一季度,甘肃对东盟国家出口值6.8亿元

记者4月22日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甘肃对东盟出口值6.8亿元,同比增长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