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媒报道中国削减钢铁产量“一石二鸟”

来源:美国《华尔街日报》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1-09-01 10:50:41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8月30日发表题为《中国削减钢铁产量,但熟悉的经济压力考验其勇气》的文章称,在经济部门官员的要求下,中国钢铁产量已连续两个月下降,中国政府得以向国际社会展示其为推进气候变化应对目标和控制大宗商品市场所付出的努力。但如今经济增速放缓正考验中国政府维持相关限产举措的决心。  

占全球粗钢总产量半壁江山的中国粗钢产量,在7月份创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同比降幅。早期指标显示,中国8月份粗钢产量可能再次下滑。受政府部门稽查工作以及针对全国各地钢厂的官方限制影响,中国7月份粗钢产量较5月份创下的峰值低1250万吨,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英国年度总产量的两倍。

中国向来巨大的钢铁产量时常成为全球贸易和环保紧张局势的一个焦点。

自7月中旬以来,上述钢铁限产举措已推动全球铁矿石价格下跌40%,中国由此能够一石二鸟:一方面可以在定于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之前展现政策领导力,另一方面可以证明自身有能力遏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势。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个全国性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其中给钢铁行业设置的碳达峰时间目标更早一些,为2025年前。在中国,钢铁行业是仅次于电力公用事业的第二大碳排放源。

但随着新冠疫情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决策高层已开始提供一些回旋空间。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7月份消费、工业增加值和投资的增长都出现放缓。政府做出的回应是推迟实施进一步的信贷紧缩举措。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有可能出台更多支持性措施,因为政府试图防止其减排努力拖累经济稳定增长这个更重要的目标。

在谈到中国政府要平衡两方面发展的工作时,麦格理集团研究中国问题的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表示,这非常困难。他指出,削减钢铁产量是为了应对环保和铁矿石价格高昂问题,而不是针对需求放缓而采取的举措。

事实证明中国钢铁行业具有良好的韧性,每当刺激措施引发基建热潮,钢铁产量就会出现反弹;在过去15年里,中国政府偏好利用这个刺激办法来应对经济放缓。

相关推荐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奋楫扬帆风正劲——7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7月,下半年经济运行开局的关键时段。夏日经济激活暑期消费新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加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至年中,各地凝聚力量,主动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时评丨大门敞开,共享市场新机遇——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开放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在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全球复苏步履蹒跚之际,中国以坚定的开放姿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底盘稳、韧劲足,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新华时评丨稳中向好,为全球注入信心——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稳定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确定性”已成为稀缺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信心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