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双减”工作减负增效功能,安徽省砀山县综合施策,把“双减”与课后服务结合,把“双减”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结合,把“双减”与“五项管理”结合,发挥家校共育功能,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庭育人能力,激发教师作业设计创造性,减少低效重复作业提高学习质量。
与课后服务结合,科学设计,引导学生特长发展。县教育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联合出台《砀山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建设校本特色课程,减轻学生学校作业负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砀山西关小学依托“安徽省剪纸工作坊”创设剪纸特色课,砀城第三小学充分发挥“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创设棒垒球特色课,砀山二初中等48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学校创设“模拟法庭”特色课,开发区实验小学创设“因读而雅、习字立德”的“四雅”特色课,砀城一小作为“教育部认定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设国防教育特色课,砀山六中建设志愿者服务队,砀山实验小学创设七彩课程等,凝聚校园特色,打造学校品牌,引领学校发展。
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结合,令行禁止,减轻校外学习负担。成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领导小组,出台《砀山县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设立举报热线,县教育局、市场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卫健委等部门,抽调部门精干人员组建四个联合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督查工作。已经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全部停业整顿,无证经营的全部关停,暂停审批新培训机构。实施常态化暗访机制,严厉打击双休日、节假日文化课补习现象;强化综合执法,对顶风作案、屡教不改者,依法运用综合治理等举措予以从重处罚。全县在职教师签订不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的承诺书;县教育局向全县中小学生家长致一封信,引导学生家长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切实减轻孩子们的课外负担。
与五项管理结合,家校共育,发挥家长监督功能。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县教育局成立六个专项督导组,开展“校校到”督导工作,对学生作业负担、校外补习情况严肃督查。运用条幅标语、班级家长微信群、给家长的一封信、“五项管理”应知应会等媒介,实施全平台宣传,凝聚全社会共识。全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创设“智慧父母讲堂”“家校共育”数字化课堂、家长夜校等家校共育载体,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完善工作机制,与优秀班级评比、学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等结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下一步,砀山将综合施治,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绩效,切实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依法依规实施关、停、并、转,切实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强化家校共育,凝聚家校合力,提高家长责任意识,减少盲目跟风培训,减学习负担增学习能力,减家庭负担增家教能力,减教师负担增创新能力。(岳远轮 俞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