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从“区域创新论坛”到“国家级平台”——2021中关村论坛树立科技开放“金招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09-27 14:32:17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陈旭、盖博铭、张超)2021中关村论坛是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国际盛会,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这里,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即将上演,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大步而来……

从2007年地方性的区域创新论坛,升级为国家级开放创新交流平台,还将继续为科技园区建设做卓越贡献,中关村论坛为什么能?记者在论坛采访发现,论坛科技创新主线脉络清晰,已成为国家级开放创新与科技成果发布、展示、交易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金字招牌”。

论坛期间,近400位外国政府代表、全球顶级科学家、跨国公司负责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深度探讨解读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展示前沿科技的最新产品。

25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图灵对话”亮相论坛全体会议现场,得益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裸眼3D效果,两名2015年图灵奖得主马丁·爱德华·赫尔曼与惠特菲尔德·迪菲“面对面”,就国际科学家交流合作、前沿技术商业化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技术创新无国界,科学进步需要全球合作。”马丁·爱德华·赫尔曼介绍,北京有着完善的创新平台和发展环境,具有成为国际创新中心的独特优势。他希望加强与中国青年人才的联系,让世界各地不同年龄段的科学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世界要共享疫苗,否则病毒将‘共享’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介绍,中关村论坛举办的平行论坛——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为应对新冠病毒持续变异、传播力不断增强等全球性问题,来自国内外的疫苗研发专家和生产企业共同“开门探讨”,交流最新的新冠疫苗研发进展、不良反应监测、病毒变异研究等课题,一同向科技要答案。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紧扣人类生产生活提出的新要求。在24日平行论坛、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大会上,来自10多个国家的代表聚焦开放创新、共享发展,深入交流研讨,分享最新成果。与会各国代表共同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复苏,共同实现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

中关村论坛从创立初始就注重国际化。科学技术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论坛的“一条主线”就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今年超两成的平行论坛直接由国外机构主办,例如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论坛、全球数字化应用与转型论坛等。

2020中关村论坛期间,为提升全球智库协同创新能力,增强文明互信,服务创新发展,国内外19家高端智库共同成立多边交流合作平台——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今年论坛期间,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有关负责人宣布,来自中国、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智库单位申请加入,目前联盟理事单位已增至40余家,一年时间内数量翻一番。

重视科技创新不仅在体制开放,更在思想开放。与会代表、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表示,科技开放合作远比想象的还要复杂,仍面临数据获取、知识产权、利益冲突等多种挑战。但长远来看,应保持科学和创新知识的开放获取,人类将会受益无穷。

相关推荐
特稿|向世界传递“春之声”——从三场国际论坛看中国经济向“新”大势

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到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再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工商界代表近距离观察中国,感受中国经济迸发的“新”意和活力,探讨全球经济的前行方向,共同聚焦发展,应对时代挑战。

中关村论坛期间,陕西专家共话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西北工业大学资产公司董事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董梅,西安天翼智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研部负责人熊江荣分别参加科技转化、人才培养等相关主题的平行论坛,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商人才培养大计。3月29日,记者围绕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2024中关村论坛世界绿色设计论坛在京举办

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世界绿色设计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办,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