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陕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40余次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0-08 10:00:46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28日介绍,当地对外考古合作持续推进,陕西省内考古机构、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40余次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北大学合作成立“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深入推进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考古、文物保护等人文交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已吸纳17个国家54家单位,“一带一路”考古及文物保护合作更加紧密。

罗文利表示,当地将持续加强考古能力和学科建设,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科学阐释、做好保护。

“陕西是文物大省,也是考古大省,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辉煌都在陕西,陕西考古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说。

长期以来,陕西不断加大考古科研力度。周原、秦雍城、秦咸阳城、汉唐帝陵等大遗址考古持续推进,栎阳城、天井岸遗址、唐华清宫、“一带一路”等主动性考古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仅“十三五”时期,全省就实施了考古项目691项,发掘出土文物3.7万余件组。

相关推荐
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超3000列

7月4日,满载日用百货、陶瓷制品、聚酯切片等货品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鸣笛启程,一路向西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列车的驶出,标志着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超3000列,较2024年提前40天完成3000列大关,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陕西一位老人的红色记忆博物馆

走进陕西省咸阳市的秦都红色记忆博物馆,干净整洁的院落、古色古香的展厅,让参观者仿佛进入时空隧道。

从链群聚势到民生提质——渭南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温度”

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是经济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渭南锚定20条市级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化迭代升级,引导产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开拓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