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迟福林:夯实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基础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0-11 14:37:38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安蓓)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日前表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夯实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产业基础,把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迟福林近日在“建言改革——中改院30年的追求与奉献”新书发布会上说,加快构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当前,产业基础薄弱仍是制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矛盾,而缺乏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短是产业基础薄弱的症结所在。如2020年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约为19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为357亿元,占海南省生产总值的6.5%,巨大发展潜力还有待释放。

他认为,服务体系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与市场建设的核心要素。当前推进服务体系建设重在破解服务标准、管理、人才、平台等缺失的突出矛盾。关键是实现服务业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突破,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对标。此外,要尽快实现免税购物、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

迟福林分析说,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吸引境外投资者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要抓住时间窗口期,聚焦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见效,尽快取得吸引集聚企业与要素的先发优势。”他说。

针对市场流量亟待做大这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迟福林建议,把明显提高政策落地成效作为“一线”放开、做大市场流量的重要举措,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升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效果。“采取多种举措明显提升政策落地成效,尽快取得更多早期收获,成为全岛封关运作前的重大课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国家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模式。国家支持探索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司法体制改革。

对此,迟福林认为,从当前现实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要着力推进行政、司法体制改革创新,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优势。

1991年11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30年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改革政策研究、政策咨询及推进海南发展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
海南自贸港:加紧政策落地 冲刺封关运作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记者近期走访看到,海南各地、各行业持续加紧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地,全力冲刺全岛封关运作。

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精准惠企送春风 纾困解难助发展——2025年跨境金融服务“暖春行动”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始终坚持推进海南自贸港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海南自贸港跨境金融服务营商环境,于2025年3月至5月组织辖内分支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暖春行动”。

海南自贸港“蓝海”营商环境对话会常态化 政企共建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端任端平表示,营商环境建设厅将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求,将营商环境作为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持续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提高营商收益,让企业在海南投资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