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许宁宁:数字经济和RCEP是中国—东盟农业贸易发展的两大抓手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0-19 15:11:39

“RCEP与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日前召开,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在主旨演讲时表示,数字经济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中国—东盟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

许宁宁谈到,农业是中国和东盟重要的经济支柱。农产品的差异性和消费需求的上升,决定了地区农业贸易和投资的合作发展空间大。早在2001年,第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就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先开放的就是农业产品,作为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的500种农业产品在2004年就率先实施了零关税,使广大消费者得到了自贸区建设带来的实惠,促进了地区农业生产和双方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许宁宁谈到,近些年来,双方农业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合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合作形式持续创新,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同时,相互投资增长。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了玉米种植、橡胶苗木生产、园艺作物栽培、饲料加工、种猪生产等示范项目,推广优良品种、农业机械、栽培管理技术,部分品种增产1倍以上。

许宁宁谈到,东盟重视农业发展,正在实施《东盟食品、农业和林业合作及其战略计划(2016-2025年)》。在2020年召开的第36届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十国通过的《东盟克服挑战、保持增长愿景声明》提及:“更密切地努力促进可持续农业、水产养殖和渔业发展”。

许宁宁谈到,当前,中国与东盟正在积极推动农业合作。2020年5月份发布的《中国—东盟经贸部长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自由贸易合作的联合声明》提及,保持市场开放,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以保障区域和全球供应链,优先提升食品、农产品等的通关便利化水平,保障其持续和顺畅的跨境流动。正在执行的《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行动计划(2020-2025)》聚焦九大优先合作领域,包括农业、渔业加工和食品产业。

许宁宁谈到,比邻而居的中国与东盟交通便利,运输农产品和食品周期短,有利于双方进出口企业及时供货,有利于双方投资企业经营管理。他建议,当前应加强农业电商平台、农业大数据机构建设,企业应用好“直播带货”营销模式,利用数字化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赋能;应抓住即将生效的RCEP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新开放中实现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1年1-8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中国农产品出口排前十位的目的地中有7个是RCEP成员国,包括:日本、越南、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进口排前十位的来源地有4个是RCEP成员国,即: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印尼。

相关推荐
镜头微观察|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沿线特色农产品共享市场红利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发力,重庆的柠檬和柑橘、广西的沃柑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跑进”国际市场;泰国的香水椰、榴莲,越南的火龙果、芒果等东南亚特色产品得以更快捷进入中国市场。

打造区域经贸合作典范 共建中国—东盟超大市场应对全球贸易变局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与东盟推进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的实践探索,探讨了双方扩大务实经贸合作的路径和方向,为携手共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贸易变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今年一季度,甘肃对东盟国家出口值6.8亿元

记者4月22日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甘肃对东盟出口值6.8亿元,同比增长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