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扶贫小额信贷“四两拨千斤”带动脱贫增收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0-27 15:49:39

新华丝路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马悦然)2014年底,原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按照“定向、精准、特惠、创新”原则,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量身定制了一款信贷产品,扶贫小额信贷由此诞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财政金融创新与农业农村发展”团队首席研究员吕开宇说,扶贫小额信贷成为中国金融扶贫的重要抓手,真正意义上兑现了贫困户贷款“有规模、有效果、有质量,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的承诺。为推进政策落地,各地坚持“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探索形成了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做法和有益经验。

“卢氏模式”带动脱贫增收成效显著

2016年初,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万户6.31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9%。在金融扶贫的助推之下,2019年底卢氏县的贫困发生率降至0.98%,2020年2月河南省宣布卢氏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为破解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好看不好用”的落地难题,河南省明确卢在氏县先行先试,创建金融扶贫试验区。经过省、市、县各级多个部门深入调研,找准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难的“五大障碍”,即风险怎么防控、信用怎么评定、服务怎么保障、项目怎么选择、成本怎么降低。围绕破除这些障碍,政府、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在卢氏县开展试点探索。通过四个多月的工作,2017年6月基本建立了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形成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

据分析,“卢氏模式”的成功在于以问题导向,找到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的制约瓶颈,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金融扶贫力量薄弱问题,建立三级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贫困户缺乏信用支撑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信用评价体系;针对贫困户贷款意愿低问题,建立产业支撑体系;针对贷款风险控制难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体系。随着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落地,贫困户踊跃贷款发展产业,获贷率从2016年的4.6%提高到2020年的43.2%。“四大体系”的建设,也解决了非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企业等的融资需求。

“盐池样本”抓好放贷方向精准脱贫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75%以上。

2014年末盐池县正式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瞄准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党政主导、诚信支撑、产融结合、风险防控、保险跟进、监测统筹和问题整改等七大举措,通过巧用“政府有形之手”,聚合“市场无形之手”,引导群众使用“勤劳之手”和“诚信”金钥匙打开资金之门,有效破解扶贫小额信贷全国性十大难,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四两拨千斤”的功能效应,走出一条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脱贫富民之路,为宁夏甚至全国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提供了“盐池样本”。

截至2016年底,盐池县扶贫小额信贷贷款余额达31.4亿元,贷款户达2.8万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余额达5.4亿元,户均6.9万元,标准为全国最高。时至2019年,盐池县严格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贫困户执行3年期10万元以内基准利率、财政贴息贷款。截至当年9月底,盐池县8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了6.67亿元贷款,户均贷款7.4万元,贷款覆盖率高达86%,实现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需求“应贷尽贷”。

扶贫小额信贷将向纵深推进助力乡村振兴

吕开宇表示,通过研究发现,相关地方的典型做法为小额信贷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一是立足贷款风险大、操作难、成本高等落地难题,以及多头贷款、户贷企用等规范性问题,持续深化服务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构筑可持续发展“动力源”。

二是找准诚信建设关键突破口,深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授信评级系统,对诚信建设常抓不懈,把好信用贷款“总开关”,搭好金融与产业“连接桥”,铺好扶贫小额信贷发展成燎原之势的基石。

三是狠抓产融结合根本着力点,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精准滴灌,将扶贫小额信贷的资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脱贫实效。

四是严控风险点,把“防”字放首位并贯穿贷前审核、贷后管理、不良清收、违约追责全过程。保险积极跟进,给贫困户、银行吃下“定心丸”,为脱贫筑起防护堤。

“与目前孟加拉国20%-24%的年利率和尼日利亚12.5%的基准贷款利率相比,我国‘基准利率+贴息’的政策更能发挥金融活水有效滴灌的强大优势。”吕开宇表示,在脱贫攻坚期间,扶贫小额信贷与易地搬迁、社会兜底等形成组合拳,只瞄准贫困户、瞄准产业,精准施策,扶持那些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了政策精准性。

2021年,我国明确提出在过渡期内将继续推进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满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与之前的政策相比,新政策拓宽了投放对象,覆盖了边缘易致贫户;增加了贷款追加额度,对于个别确有需要且具备还款能力的,可以追加到10万;创新了信贷服务方式,推动开展供应链金融、批量授信、快速审批等信贷新模式,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可以预见,这将使原先的扶贫小额信贷继续向纵深推进,实现发展质量和水平由点到面、由面到立体式的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
陕西工行:成功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近日,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指导咸阳分行成功发放全行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服务乡村振兴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金融工具。

人才兴业 和美乡村——一个湖南县级市的乡村振兴实践观察

光阴流转,县域发展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宁乡人始终把“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牢记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宁乡苦干实干,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又开始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努力作答。

长乐猴屿乡:真情服务“醉”乡亲 总部经济“爱”侨乡

近年来,作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福建省全域生态文旅小镇的猴屿乡通过总部经济和文旅经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猴屿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