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共议国际交流背景下的史学理论研究体系建设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1-04 15:52:49

新华丝路南宁11月4日(记者何丰伦)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亟需探索建设全新国际交流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近日,第24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桂林召开,百余名历史学者共聚一堂,畅谈新形势下史学理论研究体系建设方向与路径。

研讨会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组、中国古代史组、中国近现代史组和世界史组,共4类别分组发言讨论。核心是聚焦全球近百年来史学理论问题,尤其是以全球经济史解释权为目标的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如何全面构建新时期史学理论建设。

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于沛认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时代需要新史学。要更加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统领世界史研究;继承优良传统,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新时期的历史学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我们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

中国社科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吴英认为,三大体系建设是当前历史学面临的最重大课题,需要在构建唯物史观新的解释体系等方面着力。“这一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整个史学界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与会的诸多专家学者从各自专业领域提出着眼长远、立足当下的三大体系建设路径。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晓群认为,把“作为思想史的史学史”视为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在主要研究场域、问题意识、考察视角及方法论上的一种转向,史学史研究或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思想史与史学史的结合既确保了史学史的严谨与考究,又兼具思想史的丰瞻与深刻,应该能给传统的史学史研究带来某种突破和创新。

会议期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毅提交的论文《各国长期增长与不平衡——“全球大分流”研究》成为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不少学者认为,这一论文清楚分析了近30年西方学术界通过量化模型分析研究全球经济长期增长与不平等的关系,试图在全球经济大分流的起源、阶段、表现和原因等问题上构建一套完整理论解释体系。

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孙竞昊、宁波大学教授钱茂伟、中国社科院历史理论研究所赵庆云等学者,就影响悠久的“西方中心论”与欧美霸权、信息史学对于清除学术话语体系的藩篱等问题进行了史学解释的分析。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

相关推荐
安徽固镇:锁定“三环节” 淬炼巡察“尖兵”

为进一步提高巡察工作质量,2020年,安徽省固镇县委巡察机构高度重视巡察培训工作,抓好巡前、巡中和巡后三个环节,做实日常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巡察干部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