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德媒报道欧盟基建计划无法与中国匹敌

来源:德国《商报》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1-11-15 15:14:47

德国《商报》网11月12日发表题为《欧洲想对抗中国的“丝绸之路”倡议——通过微薄的400亿欧元》的文章称,欧盟委员会希望通过一项促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计划来增强欧洲的外交影响力。该计划将为新公路、铁路和数据网络建设提供400亿欧元担保,以此作为欧洲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

欧盟委员会将于下周公布“全球门户”战略,其核心是融资承诺。本报已获知该战略的草案。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而言,该战略意义重大。她在上任时就承诺要打造一个“地缘政治委员会”,并在最近一次“盟情咨文”中宣布了“全球门户”战略。

然而,欧盟委员会的这份战略文件远未达到冯德莱恩在宣布之初唤起的期望。它既未列出任何具体项目,没有制定任何明确的地缘政治优先事项,也没有公开提及与中国的系统性冲突。

相反,它以一种不太自信的方式指出:“欧盟寻求平衡来自世界其他地区不断增多的投资,利用连通性来传播其经济和社会模式,推动其政治议程。”

很明显,欧盟这一战略针对的是中国。中国早已认识到,全球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而西方的发展援助机构无法予以满足。中国人正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填补这一缺口。

但欧盟委员会的战略文件到目前为止的融资承诺规模还太小,无法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匹敌。虽然除欧盟的400亿欧元担保外,欧盟预算还会提供数十亿欧元补贴,此外,未来几年还会有来自一个发展援助计划的额外投资。然而,还找不到有关公共援助如何通过私有资本加以补充的确切信息。很明显,要想在融资上与中国抗衡,迫切需要这样的杠杆效应。

一位欧洲外交官明确表达了失望:“这份文件错失了机会,严重打击了冯德莱恩的地缘政治雄心。”

相关推荐
连云港: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塑造发展新优势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积极塑造发展新优势。

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后的前进方向

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和《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之际,中国和欧盟领导人认为中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关乎双方人民福祉,对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国际观察|相向而行 继往开来——中欧人士解读中欧关系经验启示

中欧人士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应相向而行、继往开来,总结中欧关系发展经验,增进理解互信,巩固伙伴定位,凝聚合作共识,妥处分歧差异,共同开辟中欧关系下一个更加坚韧自主、更加成熟稳定、更加目光远大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