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灵璧朱集乡:旱改水田冬种忙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11-16 12:08:35

冬阳明媚,暖意融融。11月14日,地处皖北的安徽灵璧县朱集乡星光村的旱改水项目区里,一片繁忙抢种的景象。只见耕地机牵着犁铧“突、突、突”地来回深翻稻地,黝黑土地掀起油光光的浪花;旋耕机“拧麻花”似飞转,将土坷垃搅碎,留下一片片松软平整的土地;两台大型一体化播种机,在五六个工人的操作下,满载麦种和肥料,轰轰隆隆地驰聘稻田里,播种着明年的希望……

“今年‘旱改水’取得初步成功,种植的1200亩Y两优911晚稻喜获丰收,经测试,该地的土壤适合麦稻连作,水稻收获后,我们抓住墒情和天气晴好的时机,从五河紧急调来人力、机械、技术员进行抢耕抢种,每天早晨6点多就开始干,一直干到晚上7点多,保证播种质量,力求一播全苗。”在田间指挥抢种的五河县敬军绿色种植家庭农场场主杨敬军一边说,一边仍沉浸在丰收过后的喜悦之中。

今年3月,灵璧县朱集乡星光村被批准立项为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在“旱改水”公开招商招标中,五河县水稻种植大户杨敬军、杨敬宏、杨德纯,积极应标,成为中选投资人,在星光村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水稻,获得首年大丰收,亩产达到1500-1600斤一亩,亩均收入2000余元,比传统种植每亩平均增收1200元左右,促进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

“为加快抢种进度,每天动用四台机械,实行深耕、旋耕、播种一条龙作业。现在,我们播种的小麦品种是‘烟农19号’,截至今天,农场1200亩冬麦能全部播种下去,希望来年的小麦再获好收成。”朱集乡杨敬宏绿色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德纯高兴地说。

同样,在冬麦播种现场,农机师傅和技术人员功不可没。来自五河县25岁的农机技术员胡旭旭,是大学农业机械专业,自冬种以来从没有回过一次家,一天到晚跟踪服务,“盯”在农机上,为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保证农机作业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五河县天波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驾驶员胡士伟、杨德州,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提高了作业效率。

“俺在农场帮助种麦,虽然干活有点累,工资可不低,也就是一百块钱一天,不比在外打工少,另外俺还能学到种稻技术呢!”星光村村民尤淑梅说道。

据悉,在朱集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秋种前杨敬宏绿色种植家庭农场继续扩大实施“旱改水”项目和规模,已在曹马、双杨、岳巷、刘寨等村流转土地4000多亩,目前已耕种冬麦一大半。(马东义)

相关推荐
博物馆新地标:浓缩安徽灵璧的“文化DNA”

安徽灵璧县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西周铜簋的饕餮纹饰在柔光下流转,静静诉说着3000年前淮河文明的回响。

安徽灵璧县税务局:全链条赋能 破解新办企业“成长烦恼”

今年以来,灵璧县税务局创新推出“四维联动、全链条赋能” 服务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其合规水平,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走深走实。

安徽灵璧县开展“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培训

9月7日上午,安徽宿州市灵璧县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中心在游集镇组织开展“三秋”农机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切实保障“三秋”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提升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与作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