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广州南沙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获得电力”示范区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1-12 21:46:25

新华丝路北京11月17日电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节能降碳成为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申报用电,制定合理的供电方案已成为企业投产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获得电力”也成为了评价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

9月9日,广州南沙区用电营商环境联席办公室正式成立。该机构着力于落实用电营商环境最新改革举措,构建现代供电服务体系,践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主动做好企业从招商、筹建到运营全旅程的电力获得及多元化综合用能服务,大力解放用户,提升社会和用电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重塑政企服务流程 高压办电“来即用”

今年九月,广州南沙区住建局、产业园管理局与供电局联合印发《广州市南沙区用电营商环境联席办公室工作机制》,明确建立办公室合署办公、多层级协调、信息报送及督办四大机制,努力打造国际领先“获得电力”示范标杆。

联席办公室践行企业全生命周期用电用能的服务理念,将供电服务进一步融入区招商引资、企业筹建工作中去,深化政企合作,服务企业快速落地;深化建设现代供电服务体系,重塑内部服务流程,创新打造“绿色用能主动服务平台”,提升政企数据互联互通水平,让数据自动跑腿,探索高压办电“签约送电”一环节,推动实现让用户体验从“来即办”向“来即用”转变。

联席办公室常设在南沙供电局,办公室成员除区住建局、区产业园管理局和区供电局外,还涵盖了区委政法委、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商务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真正实现了政企联动的常态化、实体化、规范化运作,计划在2025年前,打造南沙新区国际一流电力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标排名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将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获得电力”示范区。

临永结合创新送电 避免重复建设

作为南沙区先行开发建设区和示范区,目前明珠湾区的各类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南沙供电局与政府对该片区提前进行信息共享,对各个项目地块的临电、永久用电的需求统一考虑,在符合条件的区域直接按照永久用电标准提前建设,临时施工用电使用完后可快速接入永久用电。

通过“临电+永电”举措,既减少了企业临电投资成本,也避免了重复浪费,实现投资最优。目前,南沙区已有3家企业采用了临永结合的创新模式送电。广州市珺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为首家享受该项政策利好的用户,以永久用电标准建设20000千伏安容量供电设备,节省临时用电设备投资80余万元,用户“获得电力”体验“更上一层楼”。

量身定制用能方案 打造“零碳工厂”

按下开发建设的“加速键”同时,环保节能是必须同步考虑的问题。为落实国家能源低碳转型战略,南沙供电局推进智慧用能一体化服务,重点聚焦各类公共建筑、商业楼宇、公共服务等用能负荷高且目标客户集中的用电场景,针对工业园区、绿色城市、绿色建筑、数据中心、医院五类用户用能特点,量身定制用能方案,全方位满足客户的综合用能需求。同时,南沙供电局转变能源需供形态,加快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和并网消纳,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工程,打造能源变革样板。将供电服务深入到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升级,在大幅减少企业用能成本的同时让用户省时、省事、省力、省心。

广州南砂晶圆半导体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材料研发的高新科技企业,项目二期计划用电量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南沙供电局以用电营商环境联席办公室为载体提前服务,设置专职客户经理全过程跟踪,在项目规划初期便获取用电需求,提前做好电网规划,优先选定最优电源接入点,全力做好建设施工用电及后续永久用电接入,确保按时投产送电。期间,供电局与南砂晶圆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能源供应,为项目提供电能治理、电能替代等综合能源延伸服务,努力打造“零碳工厂”,实现“双碳”目标。

据悉,南沙区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出台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以“三服务、三升级”进一步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在办电环节、办电时间、办电成本、供电可靠性以及办电的透明度和便利度等方面提出明确指标,自我加压,不断提升用户用电的获得感。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和并网消纳,推进绿色电能替代,探索储能技术应用,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获得电力”示范区。

相关推荐
新项目不断落地 外企用真金白银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共识。他们用真金白银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通

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巴西桑塔纳港的海上新通道,不仅将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更成为中巴深化贸易互补、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提速“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折射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