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报告在2021中新金融峰会发布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1-24 18:07:44

新华丝路重庆11月24日电(李文昕)在24日举办的2021中新金融峰会“全球经济变局: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上,海南大学、广西大学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基于结构的切入与体系的对接》,为进一步研究推进和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报告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在实现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愿景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能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支撑与国际金融合作体系。

图片1.png

图为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范祚军在2021中新金融峰会“全球经济变局: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上发布《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基于结构的切入与体系的对接》(王吉如摄)

该研究报告由海南大学副教授陈瑶雯,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范祚军共同领衔的研究团队历时三年完成主报告,后续还将在主报告基础上分别形成《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国别策略智库报告。据范祚军介绍,报告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宏观和国别层面入手进行研究。上篇以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互动机理和差异性金融结构“互嵌”的“耦合”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东盟全面金融合作的充分必要条件,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政府间、金融机构间金融合作所进行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果。下篇则立足于东盟各成员国内部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互动规律,着重梳理和分析了东盟各成员国金融结构差异和发展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

图片2.png

图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基于结构的切入与体系的对接》报告

报告认为,推动中国—东盟成员国经济金融合作,促成差异化区域金融结构融合以更好地发挥金融要素的贡献,要以各成员国承诺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东盟宪章》为前提,在尊重各成员国发展本国金融结构模式倾向的同时,利用区域金融结构差异规律,实现多种金融结构模式的交叉融合,实现差别化区域金融结构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耦合效应,才能推动中国—东盟全面金融合作深化。

报告运用理论研究、案例考察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进一步细化研究各东盟成员国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特征、中国与东盟各国推进金融合作的政策提供了思路,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2021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以下简称“中新金融峰会”)于11月23日—24日在重庆和新加坡同步举办。本次峰会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为主题,包含三个分论坛,分别聚焦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等重点话题。

相关推荐
IMF: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主要引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6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主要引擎。

云南:中国—东盟青少年篮球赛在麻栗坡开幕

7月15日,中国—东盟青少年篮球赛暨文化交流活动在麻栗坡县开幕。本次比赛持续3天,共有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等7国和国内的12支代表队参赛。

东盟国家水果高效便捷进入中国——“巨大的中国市场为我们带来快速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批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落地,以及电商平台和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快速发展、各项通关便利条件和措施不断出台,东盟国家的山竹、榴莲等水果进入中国市场更加高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