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教授的草帽:26次援非之旅的见证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2-02 11:05:19

海江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顶特别的草帽,上面签满了外文名字。海江波说,希望在退休前跑遍整个非洲,让每个非洲国家都有朋友给这顶草帽签上名。

他离自己的梦想并不遥远。截至2019年,这位55岁的教授共赴非洲26次,在12个非洲国家的试验田和实验室里留下了足迹。

XxjwszC007054_20211201_CBMFN0A002.gif

过去的十几年间,海江波和他的同仁们在农学、园艺、水建、食品、机电、林学、经济管理等领域传授中国已经实践并取得的丰富经验,帮助解决了很多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问题。

他说:“我们期望在非洲那边把我们的这些技术,把我们的经验和非洲人来分享。这样我想可能对我们今后的整个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策划:雷鸣、李颖

记者:王泽、梁爱平、赵英博、姚友明

剪辑:赵英博、王泽

编辑:陆烨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陕西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相关推荐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一批农机装备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农机装备分发仪式4月28日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举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巴基斯坦全国粮食保障和研究部部长拉纳·坦维尔·侯赛因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巴基斯坦“新农人”求学陕西杨凌 共绘中巴农业合作新图景

4月21日,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在华培训项目在陕西杨凌开课。培训期间,来自巴基斯坦的“新农人”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统学习种子生产与加工、牲畜疾病监测与防治等领域的知识。

陕西定边县: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2024年定边县粮食播种面积252.24万亩,总产量41万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09亿元,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