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港媒称中国必须提防初级产品供应短缺的“灰犀牛”现象

来源:香港《南华早报》网 责任编辑:陈聪 2021-12-14 10:18:23

香港《南华早报》网12月11日发表题为《中国政策制定者警告称,中国必须提防初级产品供应短缺的“灰犀牛”现象》的文章称,中国经济决策者警告说,中国应该警惕农产品、矿产和燃料等初级产品供应短缺所导致的“灰犀牛”事件。

为期两天半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日闭幕,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会议精神时发出了上述警告。

他说,初级产品供应要防止因重大缺口演变成“灰犀牛”事件,即显而易见但被忽视的威胁。

韩文秀在11日召开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说:“初级产品供应要防止因重大缺口演变成‘灰犀牛’事件,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容闪失。”

自从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后,部分地方政府增加了碳排放量,试图达到更高的峰值,即所谓的“碳冲锋”。

韩文秀说,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等问题,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

北京把经济稳定作为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明年经济政策蓝图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稳定和自给自足能力的提高。

韩文秀周六说,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在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通稿中,“稳定”一词出现了25次,会议还承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分析人士认为,这预示着未来将进一步出台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

部分地区争相减排引发9月和10月的能源短缺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一刀切”政策以及滥用权力和玩忽职守的做法发出了坚决警告。

中国领导层在为期两天半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警告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因此,会议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北京正按照“双循环”战略,更加强调内需和供应充足。

会议要求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关推荐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外资眼中“确定性的绿洲”——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十

商务部数据显示,3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前景?如何进一步布局中国市场?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多地,调研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发展现状。

新华时评丨从两大展会火爆看中国经济的动力活力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扰乱全球经贸秩序之际,中国举办的消博会和广交会参展品牌和企业数量却创历史新高。

新华时评|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

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于中国而言,有利于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于世界而言,有利于把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合作的方式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