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港媒称中国必须提防初级产品供应短缺的“灰犀牛”现象

来源:香港《南华早报》网 责任编辑:陈聪 2021-12-14 10:18:23

香港《南华早报》网12月11日发表题为《中国政策制定者警告称,中国必须提防初级产品供应短缺的“灰犀牛”现象》的文章称,中国经济决策者警告说,中国应该警惕农产品、矿产和燃料等初级产品供应短缺所导致的“灰犀牛”事件。

为期两天半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日闭幕,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会议精神时发出了上述警告。

他说,初级产品供应要防止因重大缺口演变成“灰犀牛”事件,即显而易见但被忽视的威胁。

韩文秀在11日召开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说:“初级产品供应要防止因重大缺口演变成‘灰犀牛’事件,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容闪失。”

自从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后,部分地方政府增加了碳排放量,试图达到更高的峰值,即所谓的“碳冲锋”。

韩文秀说,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等问题,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

北京把经济稳定作为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明年经济政策蓝图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稳定和自给自足能力的提高。

韩文秀周六说,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在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通稿中,“稳定”一词出现了25次,会议还承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分析人士认为,这预示着未来将进一步出台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

部分地区争相减排引发9月和10月的能源短缺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一刀切”政策以及滥用权力和玩忽职守的做法发出了坚决警告。

中国领导层在为期两天半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警告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因此,会议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北京正按照“双循环”战略,更加强调内需和供应充足。

会议要求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关推荐
外资金融机构“看多”中国经济前景

近期,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表示,随着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各项措施加力,中国经济积极信号增多,凸显韧性和活力。

英国经济学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英国经济学家、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约翰·罗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投资效率高,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相信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健发展。

财政部回应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8月7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报告,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记者提问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