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首条永磁磁浮技术工程示范线列车在武汉下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2-15 16:10:44

应用于中国内地首条永磁磁浮技术工程示范线——江西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试验线的磁浮空中轨道列车(简称“空轨”)“兴国号”14日在武汉市江夏区正式下线。该车将永磁悬浮技术应用于空轨车辆,具有节能环保、非接触式牵引、爬坡能力强等特点。

图为磁浮空轨车辆“兴国号”下线。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车辆由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中铁工业旗下的中铁科工集团联合研制。据中铁科工集团首席技师王中美介绍,空轨是一种悬挂式单轨列车,其轨道位于列车上方,由钢铁或水泥立柱支撑在空中,中国是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空轨技术的国家。该集团已在武汉江夏基地建成一条拥有全系统自主知识产权的近1公里空轨试验线,目前车辆已实现全线无人驾驶,累计安全平稳运行里程超7000公里。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介绍,目前已有的空轨列车采用的是电气驱动轮胎在轨道梁内行走,本次下线的“兴国号”则是一种新型悬挂式磁浮车辆,其最大特点是将永磁悬浮技术应用于空轨车辆。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将永磁悬浮技术应用于空轨车辆制造,具有节能环保、非接触式牵引、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音低等特点。

图为磁浮空轨车辆“兴国号”车厢内部。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据悉,空轨占地少、视野开阔,与行人、机动车互不干扰,拥有独立的路权,单趟运量约为地铁运量的一半,但造价仅为地铁的五分之一,可用于连接旅游景点、商业区、科技园区等。研发过程中,江西理工大学联合中铁科工集团成功攻克了悬浮架结构、导向结构、直线电机牵引驱动、基础制动等技术难题,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

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试验线全长878米,采用两列车编组,定编88人,设计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120公里。此次下线的“兴国号”列车头部、车身56颗五角星及熊熊燃烧的火炬设计,体现红色文化元素。

相关推荐
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国际联运通道正式双向贯通

近日,首列从哈萨克斯坦的十月镇始发、满载着55车共110个货柜小麦粉的中亚班列,经阿拉山口岸入境,顺利抵达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香炉山站,并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进行分拨,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正式实现去程与回程的双向贯通,湖北省第二条与中亚及欧洲贸易的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全面打通,进一步提升了武汉在国际物流中的枢纽地位,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物流体系

中欧班列(武汉)首趟零碳绿色班列成功开行

编组55辆、装载着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75063次列车8月13日10时45分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吴家山站开出,作为中欧班列(武汉)开出的首趟零碳绿色班列,其将经阿拉山口出境,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投运

2月11日9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生活用品等商品的列车,从阳逻港货场缓缓驶出,这是阳逻港作为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首次投运,将为湖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再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