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外媒评述人才成中国自主创新“第一资源

来源:新加坡《海峡时报》网 责任编辑:陈聪 2021-12-16 11:26:27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12月9日发表题为《中美人才竞争加剧》的文章称,中国媒体今年早些时候在一篇文章中说,人才是中美竞争的关键。文章分析了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在5G技术领域超过美国公司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华为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库超过了美国同行。  

华为在5G技术方面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担心中国会对它在高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构成威胁。中国还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方面紧跟美国。  

技术战随之而来,在中美争夺技术优势地位的竞争中,双方都认为人才是决定哪一方胜出的关键因素。  

在这场人才竞争中,中国正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中国14亿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因而这场竞争在人口规模方面具有不对称性,美国人对此感到担忧。

数字能说明问题。根据乔治敦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8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目前,每年美国的大学每培养2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类博士毕业生,中国的大学就大约能培养3名。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这几类博士毕业生的人数将大约是美国的2倍,超过7.7万人,美国则为4万人。

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研究员雷姆科·兹韦茨卢特在10月份为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撰写的另一份报告中指出,就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而言,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授予了188.6万个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类本科学位和32.6万个硕士学位,美国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4.5万和17.1万。相比之下,2000年中国授予的学士学位只有35.95万个,而美国的数字为50.35万个。此外,中国教育质量在过去十年里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博士级别。

这一切并非偶然。人口规模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国政府的政策对中国在精英教育方面赶超美国至关重要。

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了教育的现代化和扩张,当时,这个一直处于孤立状态的国家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实施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教育被列为现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此后,中国扩大博士项目,每年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类博士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  

中国领导人将人才视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旨在通过自主创造附加值更高的本土产品和技术来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报告还称,中国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开支不断攀升。

意识到只培养自己的人才是不够的,中国9月份的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从世界各地聚集人才,这也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的。

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中国区总代表、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武特克指出,中国的人才库或许看上去无穷无尽,但创造力是通过人员和想法的多样化产生的。因此,兹韦茨卢特写道,作为应对与美国技术人才竞争策略的组成部分,中国有一项旨在扩大科技人才库的三管齐下战略,除改善国内教育外,还包括吸引海外华人人才和外国人才。  

然而,从国外吸引高质量人才很具挑战性,在可预见的未来,阻碍成功的重大障碍很可能依然存在。

相关推荐
服务引领“四链融合” 内蒙古包头市激活引才新动能

近年来,包头市以服务为核心引擎,锚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深度融合,通过“服务引领+四链联动”的创新实践,释放“1+4 > 5”的倍增效能,不仅成功激活引才“流量密码”,更让持续涌流的人才红利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伊利董事长潘刚勉励新员工:在创新中持续进化 在进化中开创新局

近日,伊利集团举办了以“活力向上·给世界力量”为主题的2025新员工入职典礼。

荣耀新品发布会上启动AI时代的人才战略

5月28日,在荣耀400新品发布会现场,荣耀CEO李健宣布正式启动“全球百万雄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