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灵璧县大路乡位于县区北部,南邻冯庙镇,北邻渔沟镇,灵双路、302省道等主要干道穿村而过,距离徐明高速渔沟入口仅有8.9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大路村现有9个生产组、978户3648人,耕地面积1200亩,村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5人。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7.85万元,2021年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5余万元。
“村子想致富,特色产业是门路。”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路村党总支坚持建强组织堡垒、培强特色经济、引育乡村人才,鼓励、扶持种植大户因地制宜发展更有前景的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真正让“土地生金”,实现了“华丽蝶变”。
坚持党建引领 锤炼“硬核”力量
“定好发展规划,找准致富路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级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10年前的大路村,还是一个资源匮乏、一穷二白的村庄,村民发展理念落后,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收入几乎为零,靠土地发包、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取的集体收入,对于村级发展来说更是“杯水车薪”。如何通过党组织带动产业项目落地,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致富增收的“双赢”,就成为大路村“迫在眉睫”的难题。
大路村党总支积极谋划乡村振兴产业
“组织带头,党员领头,让村民真正有了盼头。”大路村党总支将“强班子、拓思路、育典范”作为发展支点,大力推进“双培双带”工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先后召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碰头会”、产业发展谋划会、重点农业项目推进会百余次,集体商议村级重大事项和产业发展方向。为破除群众顾虑,拓展发展思维,村党总支开展“消薄育强”行动,主动邀请80余名县内外“金融顾问”、党员示范户“把脉问诊”,参与指导村级产业谋划、优惠政策宣讲、小额信贷扶持等工作,“手把手”帮助村民自主创业增收。在村级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创新实施“党员干部示范+大户自我管理+村民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对特色产业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村“两委”干部全程跟踪问效、落实问题帮办,联系破解技术难题200余个,增强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村级党组织逐渐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心骨”和靠得住的“硬核”力量。
盘活集体资源 凝聚“抱团”合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路村党总支以助力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实现农村集体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对村集体所属资金、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清查,逐步摸清总量、理清结构、明晰产权、建立台账、分类盘活。“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才能足。”村党总支进一步整合闲置的大棚、厂房、机动地等集体资源,科学调研论证适宜本村发展的果蔬种植特色产业,先后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98万元,兴建300余亩良种葡萄及油桃大棚种植基地,果品年产量稳定在80-100万斤之间,年纯利润达60余万元,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万元左右。
大路村葡萄种植园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仲夏,蔬菜果棚绿意浓浓,驻足远望,经济作物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生机盎然,更加提振了大路村通过特色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信心。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按照“一年整体推进、两年深化突破、三年巩固提升”的发展思路,试点推进项目资金整合及联建联营模式,先后整合苏宅村、刘大庄村、张杨村等7个村扶贫项目资金285万元,扩建果蔬大棚120余亩,重点发展油桃和葡萄种植特色产业,将农村“沉睡资金”变成“活性资本”,既提高规模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又促进多村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2万余元。
“钱能不能生钱,收益能不能滚雪球?”“能!”村党总支流转土地近300亩用以桔梗等中药材种植,与亳州皖北药业责任有限公司签订合同,采用“每亩收取保底1000元土地租金+村民以土地租金入股”的滚动收益模式,统一采购中草药种子、统一回购成品药材,实现村企双赢。如今,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田间棚里劳作忙碌……俨然成为大路村稳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一道“靓丽风景”。
强化人才培育 发挥“智囊”作用
如何引导村里大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如何培育在家想干实干的能人大户投身乡村振兴,又成为摆在大路村党总支面前的又一个难题。为此,村党总支大力加强乡村振兴“明白人”队伍建设,建立村级“乡土人才库”,通过头雁培育、人才引育、本土扶持等方式,下大气力凝聚本土致富能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大学生等各类优秀人才90余人,真正将想干事、能干事的能人志士选出来、用起来。
千方百计拉拢了人才,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其“干成事、干大事”。大路村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理念,积极深化“农业专家服务进村组”行动,主动对接、邀请20余名省市县农技专家,到村开展村级主导产业发展指导及“点对点”农业技术授课讲学,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技术服务120余次,培训各类人才800余人次。定期组织村级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等,到江苏、浙江、皖南等先进地区学习交流资金资源整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联村开展集体经济作物加工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探索构建出“多元扶持、整村推进、人才发力、联合互动”的乡村振兴模式,真正形成了尊重人才、广聚英才、人尽其才、精准引才的发展氛围。
大路村种植大户为村民讲解葡萄种植技术
“村党组织带我们外出观摩学习,让我彻底改变了‘守着土地靠天收、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大豆’的固有思维,看着别人致富增收的成功案例,我才直观地感受到,特色农业真是咱们农民致富的好路子。”种植大户张持雷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在村党组织的大力扶持下,带头承包300余亩种植油桃等经济作物,在自身致富的同时,帮助村集体稳步增收。
发展愿景
大路村党总支将进一步摸排、盘活、利用好现有村级资源优势,持续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专业合作社带动+乡村能人示范”的特色发展模式,围绕果蔬产业核心,大力拓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冷库建设、产业销路拓展等发展链条,既提升果蔬农产品附加值和品质,又妥善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更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
筹备成立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临近村级党组织抱团发展,预期流转土地1200亩,引入资金2500万元,建设千亩产业示范园区、800平方米储藏冷库、4套农产品烘干及输送设备,吸纳6-8户种植大户入驻产业园,合力发展小米辣椒、杭白菊、大蒜、油桃、葡萄等特色产业,形成以特色种植、苗种培育、观光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预计年土地流转收益110余万元,为本地及周边群众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帮助参与联建联营的村级党组织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
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到联建联营增强抗风险能力,大路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盘活资源资金发展特色产业,用心用情培育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走出一条“易操作、可借鉴、能致富”的本地产业发展模式,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为本村及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致富增收的经验,激发了“村党组织+党员先锋+种植大户”示范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始终,较好实现了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