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地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实践之一:上海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12-24 10:26:33

上海市立足城市功能优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务实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在“五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发挥上海国际联络广泛的优势,加强地方层面政策沟通。与59个国家的91个省、州、市建立友好关系,着力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城市交流合作。有序推进专业领域合作,上海港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新西兰奥克兰港建立友好港关系;与以色列、白俄罗斯等共建国家签订科技合作备忘录;与外国相关政府部门和投资促进机构签署《经贸合作备忘录》。

二是发挥上海海港、空港、数字港枢纽优势,推进海上、空中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建码头,其中比雷埃夫斯港跃升为地中海第一大港,成为中希合作成功范例。上海港连续十一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通过上海机场进出我国的共建国家航空旅客占全国机场总量的三分之一,航空货邮占全国机场总量的一半以上。今年,上海成功开通了“中欧班列”,为国际物流提供稳定链接。在数字经济领域深入探索,全面启动国际数据港建设。

三是发挥国际贸易中心优势,持续提升双向投资贸易规模能级。全市境外投资项目数和中方投资额一直居全国前列。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精心打造虹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一带一路”国别汇等高水平经贸载体,鼓励进口更多优质产品,促进贸易均衡发展。

四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优势,不断深化资金融通服务。着力完善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市场体系,吸引共建国家在沪设立数十家外资法人银行、分行和代表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近50个共建国家。推动与境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期所及上期能源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是发挥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优势,民心相通持续深入。科技领域,支持共建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在全国率先设立“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交流项目。文化领域,开展“阅读中国”“丝路书香工程”等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建立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等合作机制。教育领域,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分享上海教育经验;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发挥培训、智库、论坛等功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卫生领域,捷克、摩洛哥、毛里求斯等海外中医中心为当地民众提供诊疗服务;与共建国家联合开展抗疫科研攻关,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上海方案。

相关推荐
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0月启幕

记者24日从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1200余场活动涵盖音乐、舞台、戏剧、展览等艺术形式。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团体和艺术机构将受邀参加。

上海邀请入境游客一起推广“China Travel”

第36届上海旅游节在9月迎来“经典活动季”。作为经典节目之一的大巡游活动,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支表演团队参与,这些境外表演者同时也是入境游客,他们在表演之余探索城市风光、与热情友好的中国民众开展人文交流。

从“引进全球”到“链接世界”,在这里见证中国市场开放活力

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虹桥品汇,体验“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双向奔赴,感受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