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鲁迅与国际友人交往的文物在上海展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08-28 11:00:04

新华社上海8月28日电(记者许晓青)80多件文物展现了80多年前鲁迅与百余名外国友人在上海的深厚友谊。上海鲁迅纪念馆8月下旬起举办“风波浩荡足行吟——鲁迅与国际友人在上海”特展。 

从1927年寓居上海到1936年去世,鲁迅在上海时期,著述和创作达到高峰,与国际友人交往也特别密切。 

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人员近年来通过对馆藏文物和史料深度梳理发现,鲁迅在上海虹口大陆新村的寓所,不断推动中外文学、美术、出版及先进文艺思想的交流。 

此次特展以鲁迅的文学、美术、社会活动为线索,分为“荷戟尚彷徨”“只研朱墨作春山”“斗士诚坚共抗流”三部分,分别展示鲁迅与国际友人的文学活动及交往、艺术活动及交往,以及共同参与支持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情况。 

展品包括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60件,加上复制件,有140余件。鲁迅所作《铁流》插画说明、鲁迅购于上海的玩具“牛若丸”和上海须藤医院记录鲁迅晚年每日体温波动的登记表等,都是首次公开展出。 

一组罕见的文物证实了鲁迅与埃德加·斯诺的友谊。斯诺编著《活的中国》英文版,卷首特别刊印一幅鲁迅肖像照。这幅照片原件首次公开展出。斯诺当年采访鲁迅时用打字机打印的问题清单、鲁迅收藏的记录斯诺北平地址的名片等,均为文物原件。 

主办方还特制一张“鲁迅在上海”巨型地图。图上显示当时上海的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苏州河北、外滩、静安寺路(今南京路)等,是鲁迅与国际友人交往的重要区域。除了斯诺,在这些地标上与鲁迅有过直接交往的知名外国文化人士,还有内山完造、萧伯纳、史沫特莱等。 

特展将举办至11月20日。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