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淮北杜集区:聚焦打造“五区建设”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12-31 14:00:40

“南部东湖商圈日益成熟,西部开发园区稳步扩展,中部科创新城谋篇起势,东部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北部段园迎来发展良机,多点支撑、协同发力的发展格局不断构建,杜集的区域竞争力、地域美誉度显著提升。”12月28日下午,安徽淮北市杜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杜集区人民政府区长梁龙义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多重矛盾交织、资源枯竭转型阵痛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杜集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全力打造“五区建设”,推进杜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梁龙义在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来杜集发展取得的成就,一是真抓实干,杜集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杜集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二是蓄势赋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7.2∶61.3∶31.5调整为6.3∶43.8∶49.9,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三是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亮点纷呈,全力推动300余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四是精雕细琢,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投资百亿余元,杜集“南通北达、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五是接续发力,生态底色不断擦亮。六是普惠共享,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梁龙义强调,今后五年,区政府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地打造“五区建设”。

打造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8%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发挥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作用,促进更多创新资源涌入杜集。放大淮北理工学院人才和智力优势,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打造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区。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支持政策,加大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力度,持续深化“双招双引”,积极打造长三角煤矿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倾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美丽家园。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污染排放减量化、产业发展低碳化、人居环境清洁化。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打造毗邻友好共建合作区。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高质量推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

打造五治融合共享幸福区。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构建现代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全区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围绕打造“五区建设”,梁龙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22年杜集区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致力发挥毗邻区位优势,在融徐协同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二是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三是强力推进重点改革创新,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四是大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呈现新风貌;五是努力绘就美丽杜集画卷,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作出新贡献;六是聚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新突破。(张学兵  申正亮 )

相关推荐
“两区”政策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14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北京主宾省(市)主题日推介活动中,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介绍了“两区”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在丰富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力上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相关情况。

新疆园区高质量发展“一路生花”

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各地以新作为新气象奋力实现新春“开门红”“开门稳”,既为新的一年打下坚实基础,也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不断获得新发展动力,使开发区、园区成为拉动新疆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财经聚焦丨各地“新春第一会”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劲信号

乙巳蛇年开工伊始,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做强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技创新等推出硬举措,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