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淮北杜集区:聚焦打造“五区建设”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12-31 14:00:40

“南部东湖商圈日益成熟,西部开发园区稳步扩展,中部科创新城谋篇起势,东部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北部段园迎来发展良机,多点支撑、协同发力的发展格局不断构建,杜集的区域竞争力、地域美誉度显著提升。”12月28日下午,安徽淮北市杜集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杜集区人民政府区长梁龙义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多重矛盾交织、资源枯竭转型阵痛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杜集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全力打造“五区建设”,推进杜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梁龙义在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来杜集发展取得的成就,一是真抓实干,杜集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杜集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二是蓄势赋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7.2∶61.3∶31.5调整为6.3∶43.8∶49.9,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三是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亮点纷呈,全力推动300余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四是精雕细琢,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投资百亿余元,杜集“南通北达、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五是接续发力,生态底色不断擦亮。六是普惠共享,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梁龙义强调,今后五年,区政府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地打造“五区建设”。

打造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8%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发挥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作用,促进更多创新资源涌入杜集。放大淮北理工学院人才和智力优势,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打造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区。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支持政策,加大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力度,持续深化“双招双引”,积极打造长三角煤矿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倾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美丽家园。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污染排放减量化、产业发展低碳化、人居环境清洁化。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打造毗邻友好共建合作区。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高质量推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

打造五治融合共享幸福区。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构建现代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全区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围绕打造“五区建设”,梁龙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22年杜集区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致力发挥毗邻区位优势,在融徐协同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二是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三是强力推进重点改革创新,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四是大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呈现新风貌;五是努力绘就美丽杜集画卷,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作出新贡献;六是聚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新突破。(张学兵  申正亮 )

相关推荐
“小产品”“大创新” 读懂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微观密码

一个小小的耳机,可实现多语言同传翻译;一款微型电磁泵,可适用于通水电的家用电器产品;一款轻型吊钩,可以吊起4000倍自重物体……在第138届广交会现场,这些看似微小的产品,正成为解读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经济目标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合作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谈及“十五五”规划,季托夫预期,中国将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

答好“创新之问” 安徽淮北以“科技之钥”启“工业新门”

9月15日下午,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的回答“创新之问”调研座谈会在安徽淮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