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砀山:创建“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 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升级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12-31 17:18:35

新华丝路合肥12月31日电(马莉   郑慧)2020年被确定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安徽宿州市砀山县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砀山酥梨积极实施“数字农业”建设,引入先进技术打破传统思维,抢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风口,开展物联网应用升级,打造从生产端、流通端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转型。

目前,砀山县电商企业已近2200家(超亿元企业7家)、农产品电商品牌2300多个、网店和微商近6万家、电商年交易额超60亿元,吸纳了超过15万人从事电商、物流等产业。该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

工人们在砀山县1号梨园采摘、分拣砀山酥梨。(崔猛  摄)

智能化引领百年果园实践科技升级

砀山县引入智能化生产技术,构建果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管理体系,推进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综合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智能监测和二维码追溯,打通生产主体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业专家、市场终端、消费者之间的数据,实现生产模式的精准化。

数据上链:盘活农业金融扶持。融资是中小农户实践产业升级、运营电商企业的现实难题。砀山县走出了一条以数据要素建立农户信用体系的金融惠农新路子,通过数据上链,提高农户、经销主体的自身信用,对接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解决各个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税收、收益真正实现惠农强农。

2020年9月,砀山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砀山县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以蚂蚁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商流链平台,创造全国首个“区块链村”。通过建设企业-金融-政府的新型生产关系,提升产业链参与方利益,建立乡村信用体系。具体来讲,蚂蚁商流链将企业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发货等数据,作为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估的一部分,信用良好的可以获得银行无抵押无担保贷款。2021年6月,三方进一步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从数据、服务、运营等进行细致划分明确,确保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为涉农主体提供基于“数据资产、可信自证”服务。

据砀山县商务局统计,目前该县有86家企业在商流链平台注册,27家企业上传店铺网络交易流水数据,13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金额650万元,4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270万元,促进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有效解决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砀山县1号梨园里的远程病虫害监测、分析设备。(崔猛  摄)

掌上调控:实现果园精准管理。砀山县开发应用移动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全天候“天、空、地”一体化传感监测,在园艺场、良梨镇、果园场、唐寨镇等黄河故道沿线选择集中连片优质梨园,结合“数字果园”创新工程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进行综合试验试点,建设集“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农旅相结合”为一体的“一号梨园”。“一号梨园”核心园1500亩,辐射园9000亩,率先实现百年果园的“智能2.0”升级。

据砀山县园艺场党委书记郭民繁介绍,“一号梨园”综合运用农业物联网和绿色防控、生态栽培技术,整合农场资源,实现果树生长与果园环境因子全过程自动监测和全要素数据收集。通过基地信息采集系统、无损检测仪等基础设施,实现24小时监控分析。农户根据梨树生长区域的天气、湿度、土壤等环境状态的实时数据,在种植作业中使用智能遥控技术进行精确施肥、灌水、喷药,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了解,农户只需通过手机登录掌上智慧农业APP,就能看到实时监测的可视化数据,并通过移动终端对梨园进行全天候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数字果园不仅连通管理人员、农业专家与普通农户,提升果树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和远程化水平,而且进一步打造了优质酥梨的品牌效应,稳步实现增产增收。

一码追溯:彰显产地品牌文化。20世纪80年代砀山酥梨畅销全国后,山西、江苏、新疆等地纷纷引入砀山酥梨树种,酥梨市场开始鱼龙混杂,削弱了砀山酥梨的品牌效应。对此,砀山县积极推进“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实施质量品牌引领战略。

全链条一码追溯是砀山县保护认证农产品的最新举措。当地农户通过数据上链,实时更新农产品产地信息、生产过程、农残检测、物流跟踪等数据,真正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原产地品牌升级。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询正品梨的产地、生产日期、物流、检验等全链路信息。该信息可永久溯源、无法篡改,保护了酥梨等农产品的“身份认证”。

多位一体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获批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以来,砀山县发扬本地电商优势,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经营销售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政府高位推动,服务电商孵化发展。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中,砀山在政策扶持、基建完善、人才培育三方面着手,推动本地电商迭代升级。砀山成立县委书记和县长共同负责的双组长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陆续出台《砀山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20年—2022年)》《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把电商产业发展作为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来抓。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上,建成无线基站713座,光纤入村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化、IP化改造基本完成,5G应用完成核心网建设,为电商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针对创业青年、农民、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分层次、分岗位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为全县从事电商的创业者提供“保姆式”培育。营造大众创业、全县参与的学习培训氛围,鼓励农户由传统农民向电商人才转化。

邮政快递抓紧把采摘的鲜酥梨送上消费者的餐桌。(崔猛  摄)

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电商小镇文化。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果品资源优势,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砀山县探索出一条政府积极作为、草根踊跃创业、企业自愿转型的农产品上行电商之路。“我们鼓励全民创业,探索出电商催生产品到当地企业生产再到形成产业集群的电商经营模式。”砀山县商务局局长徐继胜说。

在电商蓬勃发展机遇下,砀山县诞生了安徽壹度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鲜果时光商贸公司、砀山吾家吾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安徽果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电商龙头企业,不仅带动农产品种植加工结构的调整,还拉动了彩印包装、创意设计、快递物流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产值20多亿元。在“一个电商一个村”的政策指导下,全县拥有农产品电商品牌2300多个、电商企业近2200家,网店和微商近6万家,带动15万余人从事电商、物流等相关产业。

物流体系联动,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通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是发展电商销售模式的关键。砀山县先后引进了89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县城,推动“快递城乡同价”,建立砀山县电商服务便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广砀山“一号梨园”精品酥梨,打造“高端定制”产品,构建“线下农超对接、线上电子商务”为主体的营销体系,打通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到物流的全产业链条建设。

当地政府搭建了“数字果园+电商+物流+村级驿站”一体化平台,建有县级快递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中心建有现代化办公区、标准存储仓库、包装和装卸设备,专业分拣流水线等,建成覆盖城乡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了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

党建引领 人才助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的转型中,砀山县推出“人才+”模式,从党建引领打前阵、青年创业为中坚、农民转型做后盾三个层面展开,不仅引进国内高水平专家团队,还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青年返乡创业,助力砀山“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建设升级。

党建引领培育乡村振兴新农人。农业农村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砀山面临保护数据安全、维护本地利益和传统分散式种植作业等难题;在与阿里、苏宁、京东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中,普通农户和电商常常处在弱势地位。砀山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基层凝聚力、公信力和引导力的优势,组织农户以合作社等形式集约化发展;党员带头参加电商技能培训,建设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引导农民向“新农人”转型。

通过建立合作社等方式,一方面将分散在个体手中的耕地集中规划发展,实现集约化生产、集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与外部互联网企业合作中,发挥集体力量,占据主动。另一方面发挥行政村党组织的号召力,选出党员骨干先期进行电商培训,带动普通农户参与,培育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目前已发展到11000多人,占总人口1/6。

砀山县充分利用果林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游、赏花游。(崔猛  摄)

招才引智规划智能生产新蓝图。通过积极“引智”,来自北京国家互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罗建中团队与砀山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明确了“一号梨园”的升级改造进度表:以酥梨产业互联网平台、酥梨基地信息采集系统、酥梨仓储设施信息采集系统和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中心四大平台为核心建设目标,今年8月底完成服务中心选址、产业互联网平台招标挂网、智能分选设备采购挂网;9月底完成砀梨源果业公司股份制改组,中心、基地、仓储等基础设备采购;11月底完成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智能设备安装调试,完成酥梨标准制定,平台试运营。成立数字农业专班,配合相关工作推进。目前,一批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设备进入调试阶段。

对外“引智”还要对内“提智”。砀山县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与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专业技术团队建立合作对接关系,坚持“走出去”受训,“请进来”授学,“沉下去”培训,内容涵盖生产技术和管理运营。通过集中培训、实地指导、定制课程等方式,促使引进专家与本地人才指导交流常规化,已培训各类人才11300人次,培训讲师50名,其中30人获得T1级电子商务讲师证书。

返乡青年创业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砀山主动谋划、积极背书,针对农村电商发展需求,精准制定配套政策,解除电商从业者后顾之忧;激发农村经济文化活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搭台,吸引青年创业者回归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政府引领下,砀山涌现出“巾帼电商”武妍彦、创业老兵王小辉、返乡白领段旭旭、创业设计师董倩等一批返乡人才代表。依托砀山酥梨产业基础,他们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带动留守农户增收致富。以武妍彦为例,她注册的鲜果时光商贸公司通过直播带货等销售方式,推出优质鲜果、水果罐头、梨膏果脯等自有品牌产品。“我们企业最多的时候招工1200多人,做设计、做物流、做平台的都有。”武妍彦说,“我们公司九成以上都是女职工。”鲜果时光商贸公司带动留守妇女就业,帮助贫困、残疾果农销售增收,直接带动800多个家庭脱贫致富。

相关推荐
山海图“2025泰国电子商务大会”成功举办

“电商连中泰,共享新机遇”,4月28日,由山海图主办、连连国际协办的“2025泰国电子商务大会”在泰国曼谷盛大启幕。

“一带一路”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

3月28—30日,由全国电子商务教育与发展联盟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出版社承办的“‘一带一路’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论坛以电子商务教育发展为主题,汇聚国内外校企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电子商务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全国电子商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24日至25日,全国电子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唐文弘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电子商务工作成效,分析发展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