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始终把技术改造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推动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能的同时着力培育提升新兴产业。
加快融入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再升级
一是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提升装备制造新高地。对接徐州产业转移,发挥陆盾机械、广识电器、托普环保、奕隆机械等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力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基础装备、新型关键基础零部件、先进通用设备,促进制造业走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之路。2021年埇桥区纳入宿州市重点调度工业技术改造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54.39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30.16亿元,1-11月份完成投资28.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5.46%,超时序进度3.79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2021年培育推荐安徽车桥、科鸣机械2家企业申报安徽工业精品;培育推荐鸿正服饰、恒泰电器申报省企业技术中心;培育推荐祁南工贸、安徽车桥申报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安徽工业精品8个;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13 家;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安徽新产品4个;安徽省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同时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制造发展综合10强区、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2020年再次获得综合发展10强区殊荣。
培育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
一是以广识电器、方舟电器、恒泰电器等知名电力电气装备企业为龙头,改造和提升智能电器成套设备,以及智能开关柜、智能电表、智能变压器等,推动传统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创新型、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是推动板材家居的转型升级,打造家居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全力打造皖北规模一流、全省知名、辐射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的绿色家居产业链集群“中国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基地”。2021年1-10月份,规模以上首位产业企业163户。首位产业产值完成178.25亿元,同比增长8.23%;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实现10.47亿元,同比增长51.39%;其中,首位产业税收实现1.64亿元,同比增长46.07%。
三是两化融合持续推进。落实制造强省相关政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深入推进全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组织重点工业企业参加省两化融合评估及生产经营和工业互联网诊断活动,指导企业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引导企业逐级提升,从起步到创新,探索科学持续推进区域两化融合的新模式。
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覆盖了食品加工、板材家居、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作用显著增强。
目前,列入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7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3家;省第七批信息消费创新产品企业1家;工作面智能化精准开采技术企业1家。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省线上经济龙头企业项目以及纳入全国工业互联网企业库项目。
组织企业参加省经信厅“工业互联网”及市经信局“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专题培训班。组织开展2021年工业互联网政策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调查工作。组织开展2021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征集遴选工作。
加强本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2021年,组织50家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参加安徽省两化融合评估。评估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精准服务。
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发展。调研埇桥区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对全区集成电路产业制造类项目开展摸排。调研全区电子元器件产业、电子专用设备和电子测量仪器产业。征求企业对《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意见稿)的意见。对全区重点配套领域开展摸排。摸排推荐企业申报国家第二批智能光伏试点。调研全区移动通信和光通信产业发展情况。
积极推动企业上云。协调三大运营商及相关软件服务业与有上云意向的企业沟通推介,推动企业上云、云会议、企业云盘、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推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和深度应用。截至目前,共推动近160家企业登云。
下一步,宿州埇桥区将进一步推动企业融入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再升级。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推动传统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创新型、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企业快速发展。结合省、市、区相关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传统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制造业项目落地、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上市融资、经济运行调度等。按照《支持制造强区建设若干政策》要求,区政府拟每年拿出800-1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宁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