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21年中国制造业逆势增长 供应链韧性凸显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1-20 10:38:09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公布宏观经济数据,2021年,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饱受冲击背景下,中国制造一枝独秀,世界工厂地位更加稳固,这凸显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韧性。

出口、投资拉动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13797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9.8%。多数行业两位数增长,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均达两位数。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2021年整个工业增长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达到27.4%,扭转了过去几年制造业比重下降的势头,“这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认为,2021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4.8%,超过了疫情之前2019年同期的水平。制造业投资主要是民间投资,投资增长反映了市场主体信心的回升,同时也对冲了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回落,成为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拉动力量。

此外,疫情之下全球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增加。2021年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出口比上年分别增长64.6%、40.3%、40.3%、39.9%。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中国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拉动了国内的制造业投资。

中国供应链优势凸显

中国制造的强劲增长,凸显了中国供应链的韧性。仅以汽车为例,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倍。这得益于中国率先推动汽车业复产复工、稳定上下游供应链的努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疫情之下,全球物价上涨,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很多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萎缩,唯有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相当稳健。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去年中国组织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不仅为中国的就业和增长做出贡献,更是满足了全球市场爆发性的需求恢复,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PPI、CPI剪刀差有望缩小

增势背景下,2021年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推升企业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并造成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2021年1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3%,到10月份,涨幅已达13.5%。与此同时,2021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上涨0.9%。

厉克奥博认为,2021年PPI、CPI的背离已突破历史高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国内“一刀切”的环保政策执行减少了供给,造成原材料价格高企。同时,消费需求较弱,价格无法传导至下游,导致二者背离。但预计2022年剪刀差将缩小。

2021年中国采取的保供稳价措施已取得成效,促使价格回归理性。此外,官方已强调禁止环保“一刀切”政策,这将增加原材料的供给。

数据显示,12月PPI同比增速由上月的12.9%降至10.3%, CPI同比上涨1.5%,二者剪刀差进一步收敛,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信号。

相关推荐
从积淀中走来:中国装备在全球产业链中展现硬实力

近日,2025年德国慕尼黑宝马展(bauma)举办,全球3500余家工程机械企业齐聚,共探行业未来趋势。本届展会聚焦气候中和、替代驱动、网络化施工、可持续建筑和采矿业挑战五大热点议题,展示出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合作共赢 “链”动全球:外企持续深耕中国

观察人士认为,外资企业看好“投资中国”机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优质的市场环境,让外企愿意将自身业务发展与中国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实现新进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自成立以来,成员国不断加强经济联系,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2024年,各成员国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合作方面实现诸多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