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灵璧:“菌丝”连万家 致富乐开花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1-20 09:20:06

时值三九严寒,滴水成冰,但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双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蘑菇棚里却温暖如春,一层层育有食用菌种的棚架上,一朵朵双孢菇像撑开的小伞争着长大,长势十分喜人。菇农们有的采菇、有的筛选、有的装箱,一派繁忙的景象。“大棚双孢菇一年可以种5茬,现在正是出菇的时候,这茬菇个头适中且均匀、品质好,又是一个丰收季。”双亚合作社负责人韩双高兴地说。

近年来,灵璧县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地理位置优越等有利条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发展食用菌作为全县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科技支撑、绿色增长”的原则,重点发展双孢菇、香菇、平菇、金针菇、大球盖菇、羊肚菌等,完善菌种生产、菌棒(包)加工等基础配套,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撑起群众“致富伞”,赋能乡村振兴。

完善政策扶持。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灵璧县食用菌“特色产业+金融+科技”试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灵璧县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重点在菌种场、菌棒厂、拌料场、食用菌加工厂和基地建设给予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在技术培训、科技研发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

强化资金支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全县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经营主体建设食用菌大棚和加工基地项目。截至目前,已新增投入5098.8万元,在杨疃等乡镇建设21个食用菌基地。投入260万元实施双孢菇加工项目,解决鲜菇滞销问题。投入秸秆综合利用资金400万元,补助8个经营主体,在向阳、韦集、朱集等乡镇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大棚。

打造全产业链。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传统生产模式的升级改造,并进行强链、补链、延链。通过申请中央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8000万元,在杨疃镇建设现代化、智能化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打造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秸秆预计达3.2万吨,畜禽粪料2.95万吨,综合产值达1.058亿元,带动群众务工就业达2000人。

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解决食用菌生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撬动社会资本进入食用菌产业,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反复摸排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帮助对接联系省农担公司和建设银行灵璧支行等金融机构,县政府多次召开金融服务对接会,安排解读支持担保贷款政策和程序,推动经营主体和建行达成贷款合作意向。

建设产业集群。以杨疃镇食用菌产业示范区为中心,按照“北展、东扩、南进”总体思路进行布局,拓展食用菌发展空间,形成产业集群。北部的朱集乡、渔沟镇,东部的高楼镇、虞姬镇,南部的向阳镇、韦集镇等,均有食用菌示范村或示范经营主体、大户,以点带面、多点成群,不断壮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培育经营主体。县农业农村局多次邀请南陵县食用菌专家、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食用菌专业教授、省农科院羊肚菌栽培专家,对74家食用菌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食用菌种植大户进行集中授课培训,提升他们生产水平。食用菌种植大户刘现卓、郭永乐、张凯、韩双等一批“土专家”通过培训,理论水平和生产能力都有明显提升,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壮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品牌打造。积极对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加大与沪苏浙合作攻关,培育壮大创新人才团队、营销人才队伍。针对遴选的主推品种,积极开展产品认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积极开展创意设计与品牌策划,加快打造“虞菇”区域公共品牌和“双亚”、“蕈苑”等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着力培育灵璧食用菌知名品牌。

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经营主体合作,提高种植技术,增加产量和效益。推行“三统一分”发展模式,即统一制料制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分户栽培管理,确保食用菌产量质量,增加农民收入。2021年,食用菌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带动村民1.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1200人、监测对象130人)参与生产、就业、分红等,人均年增收6400多元。(唐峰    田恒杰   从响)

相关推荐
安徽灵璧冯庙镇:薄壳山核桃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灵璧县冯庙镇积极扶持低收入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实施农业增产增效工程,促进乡村振兴。

安徽灵璧黄湾镇:提升农村道路运营质量

灵璧县黄湾镇在近年来强化抓好“四好”农村道路建设中,让每一条农村路在承担大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赋能农业兴村庄美。

安徽灵璧县总工会举办“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招聘活动乡镇专场

2024年2月25日至4月10日,灵璧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前往虞姬街等18个镇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大型招聘会乡镇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