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台湾民众使用移动支付比例越来越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2-07 14:16:06

新华社台北2月7日电(记者何自力、徐瑞青)台湾民众支付习惯逐渐改变,使用移动支付(在台湾称之为“行动支付”)付款比例已越来越高。

根据台湾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研究资料显示,2020年9月行动支付占整体信用卡消费笔数与金额分别为15.7%与4.9%;至2021年9月时,笔数占比提升至20.2%,金额占比提升至7.8%,较前一年双双增长。

移动支付可概略区分为“扫码支付”与“感应支付”,前者包括以扫码(QR Code)为主要支付方式的第三方支付、电支机构电子钱包等,后者则包括以NFC感应支付为主的移动装置钱包。

台当局金融监管机构引述联卡中心研究资料指出,2020年第1季“扫码支付”与“感应支付”笔数占比约为65%及35%,金额占比约为48%及52%;至2021年第3季,“扫码支付”笔数占比已增加至近7成、金额占比增加至6成,显示“扫码支付”被商家采用的情形逐渐提升,“扫经济”蓬勃发展。

台湾“扫经济”的影响力为何逐渐扩大?台当局金融监管机构分析:“扫码支付”建置成本与技术门槛较低,对于商家而言,有利于快速导入;同时“扫码支付”业者可通过App整合回馈折抵、促销活动等服务,贴近民众生活,容易获得民众青睐。

以2021年前9月消费场域分析,台湾民众较常于餐饮、电商、便利商店、生鲜食材超市及水电瓦斯、行政规费上使用“扫码支付”;在交通及百货公司则使用“感应支付”较多。

此外,“感应支付”各月平均单笔消费金额落在580元(新台币,下同)以上,“扫码支付”平均单笔消费金额较小,最高为524元。

从2021年前9月持卡人性别及年龄分析,不论男、女性,年龄20至50岁族群行动支付使用频率以“扫码支付”居多,占比约7成;60岁以上消费者使用“感应支付”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族群,使用率达44%。

相关推荐
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

随着我国支付便利性系列举措的深入实施,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大幅提高。

带“歪果仁”玩转成都:“今天我请中国朋友!” 支付“巴适得很”

上海证券报推出“支付新游记”系列报道,带“歪果仁”实地体验深圳、上海、大连、成都四地支付,感受我国支付便利化行动的成效。

感受“扫码”消费便利,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交易倍增

近段时间,随着支付产业各方积极推广“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交易倍增,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有了更深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