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中国经验助力几内亚比绍农技人才成长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2-10 15:52:44

新华社达喀尔2月10日电(记者王子正)“老师老师!点我,点我!我回答!我知道!”教室里一双双手高高举起,学员们争先恐后抢答中国专家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这是近日第11期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农业技术专家组为几比农业机械操作手举办的农机技能培训班上的场景。

几内亚比绍濒临大西洋,人口约190万,经济以农业和渔业为主,水稻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去年,中国农技组向几内亚比绍捐赠了联合收割机、大型水泵、旋耕机和小型农机具等设备,以及稻种和肥料。

为了让这批物资更好服务于几比农业生产,中国农技组根据当地疫情防控现状,同几比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沟通,采用联合培训办班方式进行培训。中方专家负责授课,几比方面组织农机操作和水稻种植骨干参加学习,在项目辖区内分片、分专业、分场次开展室内授课与现场实训。

为提升“技术+物资”配套功能的发挥,中国专家精心编制《水稻种植技术要点》《水稻直播技术》《润滑油使用技术要点》等中葡双语系列培训教材,并采取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还在教学中穿插有奖问答。参训学员反应积极、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在中国农业专家帮助下,我们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参加培训的冈坡撒水稻生产协会成员安东尼奥深有感触,“过去培训,我们的农村学员都是步行几十公里来学习,如今许多人骑着中国生产的摩托车飞驰而来。”

第11期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农技组组长郑俊杰介绍,这一期中国农技组已累计为该国培训220名农业技术骨干,造就一大批“飞不走”的技术人才,有力推动当地农业经济振兴。

参加培训班的农机操作手迪亚哥说:“感谢中国人把知识送到了我们家门口,给我们带来希望。”

据介绍,中国农技组进驻几内亚比绍20多年来,引进和选育30多个水稻品种,对2.2万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无偿援助化肥和农业机械等,带动当地水稻每季种植面积从6万公顷增加到10万公顷,极大推动了当地水稻生产。

安东尼奥说:“这都是中非农业合作给我们农村带来的巨大进步,这也是我们几内亚比绍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的红利。”

相关推荐
格鲁吉亚总理: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

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10月22日在第五届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期间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格鲁吉亚的互联互通能力不断增强,对华经贸合作持续扩大。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