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新媒称城市群有望成中国经济新引擎

来源:新加坡《海峡时报》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2-03-15 10:10:43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3月8日发表题为《新城市群和卫星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助推器》的文章称,为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速,中国将建设更多城市群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希望在未来10年至15年实现中产阶层规模翻番,以支持新的经济战略。此间,中国正在摆脱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等推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这些传统手段在过去30多年里确保中国实现超快的经济增长。

近日,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对媒体表示,当前的经济工作重点是按照他所称的“1+3+2”计划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1”指的是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3”指的是中国经济目前存在三大短板,“2”代表两个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刘世锦说:“城市群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还会开辟新的发展领域。”

据他估计,鉴于城市群一般会吸引投资并提高当地生产率,这些城市群未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70%至80%。

“十四五”规划——系中国为2021年至2025年制定的经济发展蓝图——设定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为6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说,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在45%至60%之间。

刘世锦就“1+3+2”计划说:“实现这些领域的目标会让中国走上一条实现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道路。”他还说,就三大短板而言,中国需更加努力去壮大中产阶层,提高钢铁等基础工业的生产率以及加强基础研发。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是中国将倚重的经济增长的双翼。

刘世锦指出,东莞松山湖过去只是一个著名风景区,但信息技术巨头华为公司2018年在那里设立了研发园区,此举刺激了松山湖的经济生产率。

刘世锦说,卫星城的另一个例子是在主要城市周边地区针对老年群体开发小城镇,因为很多老年人都在寻找可以种植水果、蔬菜和花卉的养老院。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很快。

牛津经济研究院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胡东安说,城市化战略“完全符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胡东安说:“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即摆脱债务推动和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转而努力实现创新和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

相关推荐
国际观察|韧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

中国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海外人士认为,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背景下,这份成绩单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不仅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更以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和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步伐,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与稳定性。

外资金融机构“看多”中国经济前景

近期,多家外资金融机构表示,随着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各项措施加力,中国经济积极信号增多,凸显韧性和活力。

英国经济学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英国经济学家、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约翰·罗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投资效率高,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相信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