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新媒称城市群有望成中国经济新引擎

来源:新加坡《海峡时报》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2-03-15 10:10:43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3月8日发表题为《新城市群和卫星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助推器》的文章称,为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速,中国将建设更多城市群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希望在未来10年至15年实现中产阶层规模翻番,以支持新的经济战略。此间,中国正在摆脱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等推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手段,这些传统手段在过去30多年里确保中国实现超快的经济增长。

近日,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对媒体表示,当前的经济工作重点是按照他所称的“1+3+2”计划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1”指的是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3”指的是中国经济目前存在三大短板,“2”代表两个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刘世锦说:“城市群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还会开辟新的发展领域。”

据他估计,鉴于城市群一般会吸引投资并提高当地生产率,这些城市群未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70%至80%。

“十四五”规划——系中国为2021年至2025年制定的经济发展蓝图——设定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为6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说,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在45%至60%之间。

刘世锦就“1+3+2”计划说:“实现这些领域的目标会让中国走上一条实现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道路。”他还说,就三大短板而言,中国需更加努力去壮大中产阶层,提高钢铁等基础工业的生产率以及加强基础研发。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是中国将倚重的经济增长的双翼。

刘世锦指出,东莞松山湖过去只是一个著名风景区,但信息技术巨头华为公司2018年在那里设立了研发园区,此举刺激了松山湖的经济生产率。

刘世锦说,卫星城的另一个例子是在主要城市周边地区针对老年群体开发小城镇,因为很多老年人都在寻找可以种植水果、蔬菜和花卉的养老院。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很快。

牛津经济研究院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胡东安说,城市化战略“完全符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胡东安说:“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即摆脱债务推动和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转而努力实现创新和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

相关推荐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奋楫扬帆风正劲——7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7月,下半年经济运行开局的关键时段。夏日经济激活暑期消费新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加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至年中,各地凝聚力量,主动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时评丨大门敞开,共享市场新机遇——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开放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在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全球复苏步履蹒跚之际,中国以坚定的开放姿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底盘稳、韧劲足,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新华时评丨稳中向好,为全球注入信心——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稳定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确定性”已成为稀缺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信心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