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安徽加快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安徽宿州市萧县,当地走出了一条“依托科技强农,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丰产丰收”的成功路子。
眼下正逢备耕备种的好时节,萧县各地都在为春耕生产做着准备,但田间却看不到过去的人海“作战”场面,代之而来的是“一键操作”、无人机布控、植保机器人、物联网运用等“黑科技”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场面。
在龙城镇人民村,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小麦除虫作业;在永堌镇窦庄村,连片的智慧葡萄塑料大棚内技术员轻点操作键,滴管设备就精准滋润起近1000亩葡萄;在杨楼镇新廷社区,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正红红火火地掀起新一轮春耕潮......但与往年不同的是,田间地头出现的这些“新玩意儿”和“黑科技”已成为该县农业“两强一增”工作的“好帮手”“主力军”,“农机+农技”组成了该县春耕备耕生产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萧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两强一增”行动,而各类韧性十足的“黑科技”则成为了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现代化皖北农业最强样板的主引擎和最强保障。
“黑科技”韧性十足激起粮仓春潮涌
动动手指链接手机app终端就可以自动对葡萄大棚进行灌溉施肥、通风机远程病虫害诊断......在永堌镇窦庄村智慧葡萄示范基地,这样的场景让人大开眼界。
近年来,萧县积极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等行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步伐,建设萧县种业强县,打造辣椒种子优势区域良种繁殖基地,做大做强辣椒制种等种业优质品牌;坚持“人才下沉”和科技下乡,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每年选派100人以上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以省级以上蔬菜、水果、畜禽标准园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重点,加快推进萧县绿色低碳数字农业示范园建设。
机械当家做主拉高“亩均论英雄”标杆
春风和煦,农田广袤,秧苗青青。“嗡嗡嗡......”龙城镇人民村10台大型农机一字排开在田间喷撒农药。据了解,农机植保、物联网监测墒情等高技术含量机械设备已成为龙城镇现代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这也成为萧县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萧县实施农机装备制造壮大行动,加强双招双引力度,重点引进智能化农机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发展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农机装备应用,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强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推进全程机械化。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培育提升农机社会化主体,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应用好农机深松智能监测平台,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了亩均效益。
增收“满园花开”鼓起合作社社员钱袋
3月15日,杨楼镇新廷社区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整合5架无人机正在对1500亩小麦开展“飞防”。快速、均匀、有效,成为了这个村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一大亮点。放眼全县,215个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正利用各类新技术开展科技化、规模化的春耕生产。
近年来,萧县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健全完善“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农户的土地入股入社,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现代化经营新路径,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路子。同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强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大力推动“三业一岗”就业帮扶,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确保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合作社不仅为我们购买医疗意外保险,每年每亩还分红220元,再加上保底每亩770元,每亩均能收益920元,我们把田地交给合作社放心啦。”谈到增收,杨楼镇新廷社区62岁的王建设喜滋滋地算起增收账。(侯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