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萧县:“大棚经济”开辟致富新路径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3-21 17:01:51

三月春风里,杨柳向阳生。眼下正值大棚食用菌的收获季节,在安徽省萧县闫集镇刘店村的珍稀食用菌基地里正是一派忙碌气象。在采摘大棚里,采摘工人拿着采摘筐,沿着垄沟缓缓前行,目光聚焦在田垄上寻着大球盖菌的踪迹,弯腰蹑手,小心翼翼地采摘着。一个、两个......不一会,盛了满满一筐。

采摘好的羊肚菌、大球盖菌,经由运输车送到加工厂房,在那里工人会按照客户要求进行挑选,并剪除根部,只保留头部往下一至两厘米,最后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闫集镇珍稀食用菌基地兴建于2021年,占地154亩,其中种植大棚150亩,生产车间占地4亩。总投资1275万元,其中县域结对帮扶资金700万元,县级整合资金505万元,中央财政资金70万元。目前种植大棚已投入使用,并产生了效益。

真金白银的投入,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从去年十一月以来,我就一直在这里干活,打钵、播种、放风、采摘,每个环节都参与了。”现年52岁的纵香卜脱贫户祁秀丽笑着说道,“我和村里的姐妹都来这里打零工,一天六十块钱,上午采一茬,下午采一茬,工作不累。早上送孙子孙女上学,下午去接,顾得上家里。几个月下来,挣了五千多块钱。”

据萧县正农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海峰介绍,自去年十一月份用工以来,累计用工六十余人,发放薪酬八万余元。此外,该项目中被流转土地的群众中既有普通村民也包含脱贫户,他们每年可以从村里以每亩地一千元的价格拿到土地租金,仅此一项村民就可获益十五余万元。

大项目的投资,也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迅猛增长。“刘店村在全镇十一个行政村中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浓厚,撤乡并镇之前为刘店乡,刘店火车站的遗址至今依然可见。”刘店村书记马新艳表示,“但近年来,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发展一直上不去,村集体经济收入排名常年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珍稀食用菌基地项目的建设一下为刘店村带来了七十余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直接推动刘店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居全镇首位。”

其次,有了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如鱼得水”。在村内保洁、通沟清淤排水等惠民小型公益事业中开发起长期公益岗,帮助脱贫户实现就业,助推环境整治工作;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将用来奖补困难群众,兜住他们的生活,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

开辟特色产业发展新途径

思想的更新促成实践的创新,实践的创新也在推动着思维的变化。“闫集镇地处萧县西北部,紧邻310国道和萧黄路,交通便利;人口五万余人,劳动力优势明显;辣椒制种、蔬菜种植等特色农业,金盛家具、金鹭纺织、中兴混凝土等工业企业,名声在外,这些都是闫集镇发展的固有优势。”闫集镇党委书记张磊分析道,“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如何利用闫集镇现有条件推动产业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通过回引闫集籍在外人才,科学谋划产业项目,积极申请上级资金,最终促成了刘店村珍稀食用菌基地项目。”

如今,闫集镇北部有刘店村珍稀食用菌基地项目,中部有闫集村蔬菜大棚项目,南部有赵堂村芹菜种植基地项目,围绕“大棚经济”,三点一线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已然形成,为村民致富、村级增收、镇级发展开辟出新的路径。(殷铁路)

相关推荐
安徽萧县: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今年以来,萧县生态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等单位协同联动,扎实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安徽萧县:提升县域科创综合实力 打造创新型县城模式

近年来,萧县加速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既在科技创新上赢得了先机,又提升了县域创新综合实力。

安徽萧县丁里镇:千年萧艾成为乡村振兴“致富草”

萧艾作为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高。如今,在安徽宿州萧县丁里镇河头村,千年萧艾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