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陕西自贸试验区亮五年“成绩单”:市场活力加速迸发 开放高地加快构建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4-08 10:48:02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一璠 摄

记者7日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实施,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呈现出多领域、复合型改革态势,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

据介绍,2017年4月1日揭牌至2022年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新增注册资本10754.89亿元,其中新设企业73795家(含外资企业786家),市场主体加速集聚,为全省新兴产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中星电科、康佳智能家电、小米研发中心等企业(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

临空产业、跨境电商、数字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引进东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和法国赛峰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等77个临空产业项目,临空经济产值突破120亿元。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建设,软件科技、网络技术研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入区发展。

五年来,陕西加快构建开放高地,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探索形成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新模式等20余项创新举措,助推中欧班列长安号从2017年年开行百余列提高至2021年3841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此外,陕西持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中欧”“中俄”等国际合作园区,爱菊集团、隆基绿能等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加强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揭牌建设。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聚集11家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和外资企业。在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标准和人员对外交流。

陕西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方式,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在美国、以色列等国设立17家离岸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联合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着力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人文交流平台。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中心、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等。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将聚焦“丝路自贸区”“科创自贸区”“农业自贸区”“会展自贸区”建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着力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加快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稳外资稳外贸支撑作用,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在陕西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推荐
数读“十四五”答卷:从自贸试验区到“一带一路”,制度型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一组组亮眼数据,正是这五年发展“答卷”的生动注脚;这份沉甸甸的成就,不仅是“十五五”谋篇开局的坚实基石,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的有力支撑,为中国未来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 快跨中心跨境电商出口货值破亿元

记者从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理局获悉,为深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全面振兴战略,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充分发挥“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区位与政策叠加优势,以快件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为核心载体,持续赋能外贸创新发展、增强区域开放动能。

创新开路 破局而立——安徽自贸试验区五周年观察

今年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五周年。作为我国第六批自贸试验区之一,五年来,这片范围近120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