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甘肃:拓展气象服务三农新领域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8-18 11:06:37

甘肃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气象灾害重发、多发、频发。面对气象灾害带来的挑战,近年来,甘肃气象部门通过大力开展顺应“天时”的避灾农业服务、经济林果业综合服务以及精准扶贫服务等,将针对三农的气象服务不断向纵深拓展。

“气象+避灾农业”

在甘肃,近年来根据干旱、少雨、高寒阴湿等区域的地方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起了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经济林果、牛羊养殖等农林牧各项产业。但是,根据省气象局分布在全省4个地区的农业试验站观测,这些喜凉的农业产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对气候的“不适应”。

马铃薯是甘肃旱作农业的代表,非常契合甘肃地理气候特点,被称为群众脱贫的“金蛋蛋”。

然而,由于甘肃降水时空分布更为不均,夏季降水偏多,旱作农业极易出现“涝病”。2013年,甘肃夏季降水集中,马铃薯晚疫病多发,全省1042万亩马铃薯中,有800多万亩发病。

还有,马铃薯是喜凉作物,在定西市,曾经温凉的气候正是优质马铃薯生长的基础。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发生了变化,气候变暖导致当地夏季高温时段明显变长,使得这里按传统播期种植的马铃薯在结薯和块茎膨大期正好遇上高温时段,影响产量低和品质。

“西北地区的宜种作物须从喜凉作物向喜温作物转变”。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说,在气候变化面前,既应抗争,更应因地制宜,调整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扶贫产业结构,积极研发防病虫害的作物新品种,构建适应气候变化新特征的防灾体系、病虫害防御体系和防疫体系。

定西市气象局农业试验站通过实验对比发现,气候变暖后除7月10日播种的马铃薯产量较传统播期偏低外,其余推迟播期的产量明显增加,播期较传统播期推迟20天到1月左右。

永登县种娃娃菜只能一年一茬,一般都是6月种植8月初收获,其余时间都是农闲。

永登县气象局副局长杜巨忠说:“2015年,我们分析了气候条件后,大胆提出了错季播种,从5月中旬开始,每隔15天播种一次,一直可以播种到7月上中旬,约45天三个播种期。”

“有了农业与气象部门的联合试验,永登娃娃菜的种植历史上,第一次地实现了错季播种、分期上市。”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研级高级农艺师薛在鹏自豪地说,“这一种植方式和结构实施以来,已经彻底改变了高海拔冷凉地区不能大规模种植娃娃菜的局面,这一技术经验已经在全县推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综合气象服务成为果农增收法宝

近几年,甘肃春季的气温“忽高忽低”,导致低温冻害多发频发。由于这两年全省经济林果、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这也使得低温冻害在甘肃成为仅次于旱灾的季节性灾害类型。据统计,从2013年到今年,甘肃均出现低温冻害,由此造成的经济林果、设施农业等各项经济损失非常惊人。

5月底,正是大樱桃上市的季节,在离天水市区不远的玉泉镇烟铺村,前来购买“烟铺大樱桃”的客商和市民络绎不绝。在村后的山坡上,樱桃树连片成林,一簇簇紫红的樱桃压弯了枝头。

天水市农业试验站站长姚小英介绍说:“进入5月以来,天水已出现2次雷阵雨冰雹天气,我们专门组织业务人员做好大樱桃果实膨大、成熟等关键时期的气象服务工作,为樱桃种植户更有效防范局地冰雹、果实成熟期遇雨裂果等气象灾害做好服务保障。”

来到麦积区万亩优质花牛苹果生产基地,在茂密的苹果林中,记者看到许多类似于风力发电的“大风扇”,有的风扇有十几米高。“这就是防霜机,简单说,它就是个类似家用电风扇的巨型风扇。”麦积区气象局局长汪丽萍介绍说,防霜机利用钢管将一种特制的风扇架在离地面5至20米以上,当霜冻发生时,将上方较高温度的空气不断吹送至下方低温空间,以提高地面温度,避免树体温度降至0℃以下。

汪丽萍说:“防霜机的作用很大,它可以搅动果园近地空气,形成微域气流,吹散水汽,减少露水形成,阻止水汽凝结形成的冰晶生成。即使已经形成了霜,也可减缓化霜速度,从而减轻果芽的二次冻害。”

基地技术人员张峰认为,利用防霜机进行霜冻灾害防御,是气象工程技术的新领域,是调节农田小气候的有效手段,是防御低温霜冻服务“三农”的科技新措施。

在河东地区,天水、平凉、庆阳等地的气象部门针对威胁特色林果业的大风、干旱、低温冻害、冰雹、高温、连阴雨等主要气象灾害,以及林果病虫害和其他气象条件,持续发展气候适宜性分析、专业气象监测、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风险与影响评估、生育期预测、果品品质与产量预报、业务系统建设、气候变暖下霜冻预防、示范试验研究、适用技术推广、气象信息应用等综合气象服务技术,积极开展全程气象服务和关键农事重点气象保障服务。

当前,逐步完善的综合气象服务技术在推动河东干旱半干旱地区以苹果、水蜜桃、樱桃、油橄榄等为主的经济林果业长久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农村脱贫、农民致富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精准扶贫服务方式

气象灾害是甘肃贫困区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甘肃气象部门在满足公众普适性气象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广泛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建设个性化、交互式、智慧型的智能气象服务手段,以气象信息的精准性、可用性增强农业生产一线脱贫致富能力。

今年,甘肃在肃北、华亭、临洮等9个县开展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试点,重点建设农田小气候监测站、设施农业气象监测站,建立交互式气象为农服务平台,提高农业气象观测的专业化水平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精细化、个性化水平。

在直通式、点对点服务当中,气象部门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村脱贫致富带领者,强化气象为农服务“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纳入“直通式”服务对象1.6万个。并与中国移动甘肃分公司联合打造“农情气象”服务品牌,面向全省349个农村片区,开通精准为农服务短信业务,扩大气象扶贫服务覆盖面。

此外,在“气象+金融”扶贫的开展过程中,甘肃农业抗风险气象服务效果渐增。气象部门联合保险金融行业,针对气象敏感行业和高产值经济作物,加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灾害影响等服务,探索开展天气指数保险服务,增强投保积极性和理赔合理性,有效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其中,定西市开展了马铃薯价格预测服务,天水市参与了大樱桃低温冻害、旱灾和雹灾理赔工作,庆阳市建立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指标,正宁县开展了烤烟保险气象服务,永昌县开展了蔬菜价格农业气象保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