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萧县:科技创新撑起产业兴旺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4-11 15:28:00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县委、县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多措并举,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65.5%。

一项新的技术能带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方面,萧县是有话语权的。

辣椒良种繁育是萧县颇具特色的高科技产业,一是科技含量高,可获取较高附加值,二是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就业,增加了收入。全县辣椒制种已成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推进了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赢得全国“辣椒制种第一县”的美誉,成为萧县发展“五彩农业”的一张名片。

智能大棚葡萄是集葡萄保护地栽培,小环境室温调控、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绿色植保等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型果树栽培新模式。这种栽培新模式较常规栽培亩可增收5000—7000元。在窦庄村青年农民杜明杨带动下,全县已推广这种栽培模式3000余亩,有效助力了当地产业兴旺。

桃苗新品种标准化嫁接培育,是刘套镇青年农民刘光战经过十几年的执着钻研,用普通桃核育母苗,引用现代科技的嫁接方法,先后培育、筛选出20多个桃树新品种,并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桃树科研所。为扩大桃树育苗规模,他承包了3000多亩育苗用地和新品种展示用地,小桃苗成就了一个大产业。培育出来的桃苗远销6个省市,今年又开辟了新疆和西藏两个销售市场。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桃苗培育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出来的桃子越来越有特色。桃苗培育和桃子生产,已成为刘套镇及周边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麦田天敌预测及利用技术研究”系该县一项省级科研成果,已广泛运用于全县及周边麦区。利用这项技术,每季小麦生产平均减少农药施用1.5—2.2次,亩可挽回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16—22公斤。该项技术推广运用以来,全县累计推广面积1400万亩,累计增产小麦26250万公斤。与小麦高产公关技术集成应用,不仅减少了小麦生产成本,而且解决了生产中病虫绿色防控难题,为全县粮食生产的“18连丰”和黄淮麦区病虫无害化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萧县耕地面积1136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34%。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007年,县农技部门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项目的实施,一是准确掌握了全县耕地数量和地力空间分布,二是摸准了耕地产出潜力,三是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决策、实施农业产业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近年来,县农技部门为农民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了小麦、玉米、水果、蔬菜等农作物施肥配方60余个,发送“施肥建议卡”一万余份,有效控制了化肥施用量,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于科技支撑,萧县粮食生产夺得“18连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的14960元,提高到2021年的16247元。(刘光荣)

相关推荐
陕西横山:精准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横山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摒弃“一刀切”模式,聚焦山地苹果、羊子饲养、水稻种植等特色产业,对种养殖主体开展“定制化”培训,推动农业人才培育升级,以技术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安徽萧县:枝繁巢暖引凤来 携手共绘新图景

2025年,安徽宿州萧县与杭州拱墅区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脉搏,以结对合作帮扶为纽带,推动两地互动日趋紧密、合作持续深化、成果加速涌现。

安徽萧县多措并举打好秋收秋种“保卫战”

近日,针对连续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萧县积极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把秋收损失降到最小,把秋种工作做到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