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合肥4月12日电(赵宗茜)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迎合国家教育改革大势,从区属教育工作开展的若干问题出发,主动作为,按照“正本源、强投入、建机制、激活力、树信心”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紧抓校长职级制改革这一“牛鼻子”,系统推进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辟了区属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铺路架桥,盘活教育资源,夯实改革土壤
没有教师和学校,校长管理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充分整合区域的教师资源和学校资源,能为校长职级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校长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强统筹促流动,激活教师“人才池”。教师队伍是杜集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杜集区针对自身教师队伍地域分配不均、整体结构失衡、人员交流和绩效考核缺位、活力不足等问题,自2017年3月起开始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工作,采用“统一设岗、统一评聘、动态交流”的方式,激活教师“人才池”,用活教育“资源库”。
杜集区淮海东路学校学生们在进行戏曲联唱展演。(胡韬 摄)
大资金强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杜集区的生源急剧变化,由此产生众多规模小、生源少的学校,长期无效占用人力、物力、财力,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为此,杜集区制定《杜集区2020年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推进全区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增人口聚集区的新校建设。目前已累计投资4.7亿元,新建高岳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三所学校,并计划于“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10亿元用于重点校区的改扩建。另一方面,大幅度推进现有学校的“撤小并大”,将人口流出村镇的小规模学校裁撤,合并到人口聚集区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释放出大量可统筹使用的存量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气呵成,改革全面铺开,成效当期立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21年暑期,杜集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全区48所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层及以上校干全员自然解聘,重新竞聘上岗。当年,此项改革取得圆满成功,效果当期显现。
杜集区校长职级制改革印发指导性文件。(李红光 摄)
激励先行,明确晋升路径,激发工作干劲。首先,杜集区打破原有校长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三级八档”校长职级序列,为校长下一步晋升提供了空间。同时组建校长选聘委员会,对拟选聘校长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定,有效推动传统的“委任制”向职业化、专业化“选聘制”转变。据统计,杜集区新聘任校长的平均年龄由改革前的52周岁下降到目前的47周岁,一批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次,充分放权,通过下放“人权”,推行校长“组阁”、下放“事权”,让校长自主安排学校教育教学和相关活动、下放“财权”,自主支配学校日常开支,增强校长办学自主权,提升校干团队的干事活力。
考评跟进,坚持动态管理,强化制约机制。一方面,制定完善的考评规则,对受聘校长进行年度、聘期考核,真正实现中小学校长与行政级别脱钩,构建了“职级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岗位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建立校长职级薪酬制度。同时校干团队与校长一同参与年度考评,同进同退,建立责任和利益共同体,调动整个治理团队的积极性。
杜集区校长职级制改革首届校(园)长聘任仪式。(李红光 摄)
培养加乘,提高专业素养,夯实后备力量。首先,充分发挥“名校长”引领作用,通过建立老少结合“传帮带”机制、开展定向帮扶行动、建立“名师工作室”等方法,让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名校长”建强校长专业化队伍。其次,创造内外交流学习机会,通过先进地区考察,内部交流学习等方式破除思维壁垒,激发创新活力。最后,加强校长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杜集区建立全区统一的校长后备人才库,通过现职优秀校级干部过渡、专家团队公开遴选等方式选拔后备人才,纳入重点培养对象管理。
杜集区淮海东路学校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葛淑影 摄)
头雁引领,创新教育范式,提高管理效能
好校长就是好学校。在头雁校长的带领下,杜集区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创新学校治理模式等,提升区属学校的办学水平,师生家长满意度逐年提高。
创新课后服务范式,顺应素质教育改革大势。首先,杜集区推行“课后服务+配餐+校车”综合配套服务,由学校出资向社会购买服务,解决放学后家长后顾之忧。校长职级制改革后,在校长的引领下,此项目已覆盖21余所学校、近万名学生,综合成效显著。其次,杜集区成立了集心理辅导、家校共育和生涯规划于一体的生涯规划研究中心,并与各学校校长紧密合作,共建“5+1六育工作坊”;同时基于当前中小学“课后服务”痛点提出了“全环节管理平台+优质完备课程资源+专业义务教育综合评价体系”的综合解决方案。
杜集区双龙实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李俐涵 摄)
创新学校治理模式,推进办学活力持续激发。周开军是杜集区校长职级制改革中涌现出的优秀校长之一,依托自身多年智慧学校建设的研究经验,周开军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在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大刀阔斧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智慧学校建设中,周开军校长坚持亲力亲为、倾囊相授。受校长影响,老师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智慧课堂理念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教学,多次在杜集区公开示范课上受到好评。
宋淑萍也是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被选出的优秀校长代表。为实现学校的高效运行,宋淑萍在淮北市双龙实验小学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师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学校的日常活动进行数据化展现,并通过奖扣分机制对师生进行奖惩。目前,学校的各项考核数据已实现一日一清,一月一结,结果公开、透明,奖罚机制明确、有效。学校的各项工作成效均得到明显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杜集区双龙实验小学课后活动中,学生们在学习舞蹈。 (李俐涵 摄)
他山之石,系统推进,创新区属教改新路径
纵观杜集区系列举措,为其他地市区属教育改革提供了三点启发:
综合施策,以校长职级制改革为抓手,打好现代教育改革组合拳。首先,杜集区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正风肃纪,在全区教育系统内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在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上做到依规守则,公开公平公正。其次,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有效破解了校际师资分配不均、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效整合区域资源,为新校长上任提供了广阔舞台,为校长职级制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再次,校长职级制改革举措扎实有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强。在借鉴其他地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杜集区校长职级制改革没有经过试点,一次性全面推开,一气呵成。最后,在选拔出的专精实干校长的带领下,杜集区顺应素质教育改革大势,创新课后服务范式,创新学校治理模式,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全力提升办学水平,激发办学活力。
绿地21城实验学校校长周开军主持校长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刘鹏飞 摄)
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的实效改革。杜集区教育局紧抓“人”这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聚焦以校长为首的治理团队、一线教师、学生三方主体核心诉求,设计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解决困扰他们的现实性关键问题。种种举措的落实,最终使学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循环,真正实现了每一项举措都切中要害,快速落地见效。
以小谋大,精准实现资源集约式利用。直面区属学校在规模、师资、学校软硬件配置等资源上的劣势,用有限的资源,办最大的事。通过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统筹规划教师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最大化提高了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各种方式扩展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集中有限财力改善规划长期保留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妥善处置学校撤并后形成的闲置校产,优先用于教育事业;教育系统不再使用的,移交地方政府举办农村公益事业或以其他方式盘活利用。